“旺仔小喬”稱:“《年輪》由汪蘇瀧創作,但原唱是張碧晨,我認定的事不會改。”此前,其宣布將以蒙面形式舉辦首場個人演唱會,陷入輿論風波。
《年輪》是熱播劇《花千骨》中的插曲,張碧晨演唱,由汪蘇瀧作詞作曲。其后,汪蘇瀧的男聲版本以單曲形式上架音樂平臺。7月25日凌晨,汪蘇瀧方發文回應,其認為兩版均收錄于《花千骨》OST專輯,按照行業慣例,OST多版本常共享“原唱”身份,即“雙原唱”。這一點,被大象音樂老板確認,“《年輪》項目初始就規劃了男女雙版本共存,只是發行時間錯開”。但是,張碧晨工作室一紙說明,讓爭議愈演愈烈。張碧晨方認為“誰先上線誰就是原唱”,堅持其才是《年輪》的唯一原唱。
原創、原唱,版權之爭,亦是流量之爭。《年輪》原唱到底該歸誰?不能僅靠雙方互發聲明,在網上打“口水戰”沒有意義。若真想要個結果,拿出證據、訴訟法律,自有公斷。
目前看來,雙方都認可原創、原唱身份,爭議之處在于“是否是唯一原唱”。這個“唯一”重要嗎?表面上爭個“唯一”,實際上更像是在爭一口氣。10年來,雙方都相安無事,此番因為“旺仔小喬”一句話,汪蘇瀧方收回《年輪》授權,暫不授權該作品做任何演唱,合作破裂,反倒有點““親者痛,仇者快”的意思了。
合作破裂,意味著張碧晨唱不了,汪蘇瀧想必短期內也不會再唱。聽眾,更是少了一首好歌曲。一場紛爭沒有贏家,也失了體面。
音樂不止一種聲音,別讓不和諧的聲音毀掉一首歌。對于聽眾而言,在意的是歌曲本身帶來的美好共鳴,而非被爭議左右的噪聲。
告別《年輪》,聽一聽《體面》。
現代快報/現代+評論員:覃甚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