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是昆蟲界斑斕色彩的代言人,許多人著迷于它們的美麗。然而,它們的迷人之處不僅僅是外表的吸引力,在許多文化中,它們還象征著喜悅、轉變、重生、堅韌和希望。例如,在希臘民間傳說中,人類的靈魂經常被描繪成一只蝴蝶,這是希臘文字“psyche”(靈魂)的另一種含義。
擬斑蛺蝶。
然而,除了美麗與象征意義之外,我們還想知道蝴蝶是如何在當今世界上生存并發揮作用的,以及它們未來的命運如何。人們有時會問這樣一個問題:“蝴蝶對人類有什么好處”以及“我為什么要關心它們”?
《蝴蝶》
作者:[英]大衛·G.詹姆斯 [美]大衛·J.洛曼
譯者:黃嘉龍
版本:中國國家地理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5年6月
蝴蝶是珍寶,就像偉大的藝術品
蝴蝶是鱗翅目昆蟲中蛾類的一個亞群。鱗翅目的拉丁名Lepidoptera指的是有鱗片的翅膀,其中“lepido-”為鱗片之意,“-ptera”為翅之意,這是區分它們與其他昆蟲的特征。鱗片賦予蝴蝶色彩,但它們只是松散地附著在翅膀表面上,并在蝴蝶的生命周期中逐漸磨損。每種蝴蝶的顏色都是演化的結果,這些顏色可以保護蝴蝶免受捕食者的威脅,并讓相同種類的異性能夠發現并確認彼此。
傍晚,一只正在休息的南美洲綃蝶。
蝴蝶是大多數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它們的幼蟲以植物為食,成蟲替花朵授粉,同時也是許多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食物。蝴蝶還是敏感的生態指標:如果一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蝴蝶是最先受害的群體之一,它們可以作為環境變化的預警。
著名鱗翅目昆蟲學家林肯·布勞爾曾這樣總結蝴蝶的魅力:“蝴蝶是珍寶,就像偉大的藝術品。難道我們不應該像欣賞畢加索的藝術品、莫扎特或披頭士的音樂一樣重視它們嗎?”
海倫閃蝶。
在維多利亞時代,鱗翅目昆蟲學家使用網具捕捉蝴蝶,將其殺死然后釘在木板上制成標本收藏。很多關于蝴蝶多樣性的寶貴信息都來自這種采集收藏,并且有些收藏在科學領域相當重要。
不過,如今的蝴蝶采集者更傾向于帶相機而非網具,他們收藏了成千上萬的蝴蝶圖像,而不是將蝴蝶制成標本。如今,我們不只是簡單地將蝴蝶作為美麗的對象來收集,而是想要了解它們的生態,了解它們在大自然中如何發揮作用,以及它們如何融入生態系統。我們想知道蝴蝶在這個被人類塑造與破壞的世界中是如何生存的,我們要怎么做才能幫助它們。
如今人們更多地用相機記錄蝴蝶,而不是用網捕捉蝴蝶。
世界上大約有19500種已經被描述、記載的蝴蝶,但還有很多物種尚未被描述,每一種蝴蝶都有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策略,盡管我們對一些物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很多物種等著我們去探究。
大多數人并不了解蝴蝶正面臨著怎樣的困境
全世界的蝴蝶種群數量都在下降。并不是所有物種都面臨困境,但很多物種確實在遭受威脅。蝴蝶數量減少的三個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農藥的使用以及氣候變化。大多數人生活繁忙,所以并不了解蝴蝶正面臨著怎樣的困境。
一對正在交配的闊斑豹蛺蝶。
“自然體驗喪失”這個概念是由蝴蝶保護先驅羅伯特·邁克爾·派爾提出的,描述的是孩子與自然的互動機會的減少。這可能會對人類的健康和幸福產生負面影響,而且也已經被證明,人們會減少對生物多樣性政策和項目的支持。雖然我們對蝴蝶的喜愛似乎是天生的,但許多人小時候與蝴蝶相處的經歷在之后對它們的欣賞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年長的讀者在小時候都養過蝌蚪和毛毛蟲,這往往會激發他們對自然的興趣和終身的熱愛。如今,體驗過這些生命奇跡的孩子還會像以往那么多嗎?
海倫閃蝶:南美洲熱帶雨林發現的一種色彩斑斕的蛺蝶。
這就是讓孩子接近大自然并回答他們的問題的重要性所在。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未來是屬于孩子的,他們將決定蝴蝶的未來。如果孩子發現了毛毛蟲,可以鼓勵他們喂養它,看著它蛻變。這段經歷會讓他們終生難忘,并讓他們學會珍視比自己小的生命。
小天使翠鳳蝶:這樣的熱帶鳳蝶是世界上較大、顏色較鮮艷的蝴蝶之一。
防止自然體驗喪失很可能是我們為了保護蝴蝶所能做的為數不多的事情之一了。過去,被列為瀕危物種的蝴蝶都是稀有物種,它們的分布范圍小,棲息地有限。如今,許多數量減少的蝴蝶以前都曾是分布廣泛、適應多種棲息地的常見物種。代表性的君主斑蝶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濃框眼蝶。
據估計,由于棲息地的喪失、農藥的使用和氣候變暖等綜合原因,北美洲君主斑蝶的數量在過去20年下降了80%~90%。這種蝴蝶的大量消失引起了廣泛關注,政府也設立了許多項目來恢復和重建其賴以生存的有馬利筋的棲息地。
莫爾黑脈綃蝶。
重要的是,不要試圖通過嚴格管控來保護蝴蝶種群,我們需要的是人們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成為保護項目的支持力量。
這對于普遍城市化的國家中正經歷數量減少、曾經常見且廣泛分布的物種來說尤為重要。科學研究證明,小花園對保護蝴蝶等傳粉昆蟲也能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布置蝴蝶友好型花園,確保它們的后代能延續。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通過接觸自然、融入自然、體驗自然,來珍惜那些支撐世界運轉的微小生命。
本文選自《蝴蝶》,為該書的引言部分,較原文有刪節修改,文中所用插圖均來自該書。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原文作者/[英]大衛·G.詹姆斯 [美]大衛·J.洛曼
摘編/何也
編輯/張進
導語校對/趙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