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趙翼鵬長沙報道
一切原本會在那個夏天改變。
5000元的月租,北京北三環的沒有獨立衛浴的單間,還需要和另外兩名室友合租。
如果那個夏天沒有好好算下那筆“房價賬”,而是選擇繼續交上房租后埋頭苦干,六年后的故事,就不會是王培思在長沙成為萬興科技的后端開發工程師,住在梅溪湖邊,其主導的“質量風暴”項目每天處理著海量用戶反饋。
選擇長沙的第六年,哈工大畢業的王培思依然感到正確。
近年來,長沙正著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
故事并非個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王培思”選擇長沙。數據顯示,這里1.1萬元每平方米的新房均價、7.2的房價收入比保持全國主要大城市最低,但同時,這里持續推進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躍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
這座中部城市正在上演一場靜悄悄的革命:用系統性的“低成本”生態,培育出令人驚艷的“高研值”。
生活成本的“低洼之地”
先從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在今年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說起。
這份《湖南省投資環境報告》,是國際權威機構首次發布專門的湖南投資環境評估報告,其中以“161(一低六好一優)”對湖南的優勢進行了概括,放在首位的“1”,便是生活成本低。
數據顯示,湖南的綜合運營成本在中部六省中優勢明顯,尤其在住宅方面,2024年長沙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均價僅為合肥的38.7%,新房均價僅為一線城市的五分之一。
王培思所就職的萬興科技便是被這“161”優勢所吸引而來。
當年,萬興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吳太兵從在長沙設立子公司,到將第二總部落戶長沙,再到如今正在建設可容納近萬人辦公的萬興科技(長沙)創意科學園,這其中取舍的關鍵考量,正是房價、土地等方面的因素,于是也有了彼時吳太兵那句“出圈”口號:“拿一線城市高薪,住長沙宜居房子,干全球軟件事業。”
位于長沙的萬興科技總部大樓。
“這幾年,萬興科技在湘員工數翻了近10倍。”吳太兵說。
長沙的房價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從生活成本來看,這里的生活成本也僅為一線城市三分之一,卻聚集了全國頂尖的教育醫療資源,足以見何為真正的“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
但也曾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低生活成本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從人才素質的角度來看,低生活成本對于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可能不夠強大。
但破局之道,其實在兩年前的岳麓峰會上長沙早已給出。
互聯網岳麓峰會已連續召開十年。
2023年6月,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岳麓峰會上提出“把長沙打造成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兩個月后,“建設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被列為湖南打造“三個高地”的標志性工程之一。截至今年5月,全市各類研發機構總數達3823家,其中2023年9月以來新增1796家,基本實現翻番。
研發成本的“無憂空間”
相比那些拎著公文包入局的選手,背著雙肩包的青年其實是離“創新創業”更為接近的一群人。
所以,沒有哪座城市的主政者會在“搶人”白熱化的如今選擇裹足不前,北上深始終備受青睞,武漢、西安靠“落戶零門檻”加入戰局。長沙亦非例外,正如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多次強調的,堅持“把最優地塊留給科研機構、把最好配套留給創新企業、把最美風景留給科技人才”。
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湘江新區大創園站。
在今年,長沙依然“動作頻頻”,5月28日,長沙在上海拋出“青年人才創業雙肩包計劃”,從免費辦公場地、低息貸款到上市輔導,打造全周期創業支持鏈。
“免費”“低息”“支持鏈”,每個關鍵字都指向同樣的方向:減少沉沒成本、降低試錯門檻。
作為勞務輸出大省的湖南,曾長期陷于“勞動力外輸內缺”的困局,時至今日,互聯網上也依然流傳著“湖南人的故鄉在深圳”的說法。長沙逆風翻盤的打法,是以更低的試錯成本構成獨特吸引力。
于是,這片熱土上結出一個個令人驚喜的果實。
十年前,當楊峰懷揣“造一顆屬于自己的星星”的夢想來到長沙時,迎接他的不是質疑和冷眼,而是湖南湘江新區1000萬元的天使投資。這在當時看來近乎“瘋狂”的決定,卻成就了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一段傳奇。如今,天儀研究院完成了20次航天發射,將37顆衛星送入太空,成為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企業之一。
天儀研究院。
當然,即使是最具前瞻性的卓識也難以預見到所有潛在的“黑馬”,他們的創新創業可能正受限于資源、成本或是場地。
更多消弭“試錯恐懼”的辦法被抬出來,“小荷”青年人才創業項目提供最高20萬無償資助;5.05億元湖南大學生創業基金瞄準“投早投小”,甚至為失敗者兜底;12個“長沙新青年人才驛站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驛站”,為來長求職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青年人才提供最長14天免費住宿......
不再需要自建實驗室或是購置昂貴設備,創業“雙肩包”的重量只來自夢想,而非走錯的那條路。
時間成本的“極簡主義”
1981年底,深圳蛇口工業區迎來了一塊改變時代的標語牌。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12個鮮紅的大字被高高豎起在工業區最醒目的位置,迎著南海的風,炸響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大地上。
過去到現在,在瞬息萬變的商業賽道上,時間早已不僅是金錢,更是機遇的窗口。創業者比任何人都清楚:早一步搶占先機,就可能改寫一個行業的格局;晚一刻做出決斷,或許會錯失整個時代的風口。
所以,到底要多快?長沙選擇了一種“極簡主義”。
可以只是一扇“一窗通辦”的窗口。
如今在長沙各區縣都能看見的“一窗通辦”,將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流程壓縮加速,學歷信息免審即享政策,在長沙,創業手續從“馬拉松”變成“百米沖刺”。
也可以只是一期節目的錄制。
不久前,長沙理工大學的吳睿恩帶著“云鷹”仿生飛行器站上《奪金2025》舞臺時,沒人想到這個20歲男生帶來的項目會讓全場“爆燈”,最終他以“最年輕金種子”身份與湖南省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簽約,并與機場、電力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吳睿恩(右一)和團隊成員在測試設備性能。
還可以只是一座5平方公里的視頻文創園。
在如今的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中,這座約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活躍著近6萬名青年創客,有人笑言:“在馬欄山,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對接上下游資源,這是其他城市難以復制的效率。”2023年將全國總部入駐馬欄山創壹科技便是其中之一,入駐不到一年,創壹科技與抖音聯合出品的微短劇《柒兩人生》一上線便快速出圈,火爆全網。
五一廣場人潮涌動。
但長沙的創業時刻不止于此,也不會止于那扇窗口、那期節目、那座園區,時間向前,會有新的技術、新的模式、新的機遇,也依然有不同的人在敲代碼、談融資,或是站上路演臺,因為夢想會依然相同存在著,就像湘江的晨霧、岳麓的紅葉、五一廣場的人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