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向博 通訊員 王輝 文/圖) 當秦嶺生態保護區遇上“會呼吸的建筑”,會產生怎樣的綠色化學反應?在安康市寧陜縣,一棟棟身披石墨烯“保暖衣”的高樓正悄然改寫傳統建筑能耗法則。
7月24日,記者走進寧陜縣棚改項目建設現場,一幢幢在建高層建筑外墻上,電動吊籃緩緩滑落,身系安全繩的施工工人如“蜘蛛俠”般緊貼墻面,專注地粘貼保溫板。
“我們兩人一組,一天能完成20到30平方米的保溫層施工。”施工工人張垚一邊擦拭汗水,一邊介紹。這位有著五年從業經驗的技術骨干,親歷了從傳統建材到綠色節能材料的轉變?!盀榻ㄖ┥稀E隆?,不僅節能減排,還能提升居住舒適度,我覺得很有意義?!?/p>
據該項目負責人胡曉鋒介紹,此次施工采用的是環保型石墨聚苯板,其保溫性能優異,同時具有B1級防火等級,堪稱當前建筑節能材料中的“綠色標桿”。此外,每層樓還設置了A級防火隔離帶,有效提升了建筑整體的安全系數。
“保溫板就像建筑的‘保暖服’,冬天擋寒、夏天隔熱,既能提高居住舒適度,又能顯著降低能源消耗?!笔┕挝回熑擞嗖┫楸硎尽_@不僅是一次技術的革新,更是一種理念的躍升,標志著建筑行業正朝著綠色低碳的方向加速轉型。
在寧陜縣城投幸福里項目現場,綠色生態理念已深入每一個設計細節。從建筑外立面到內部結構,無不體現出對可持續發展的深刻理解。該項目負責人田野介紹道:“綠色建筑絕不僅僅是外墻保溫的升級,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彼硎荆椖吭诮ㄖ季稚铣浞挚紤]樓間距與朝向的科學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與通風,從而減少對空調和人工照明的依賴。這種“被動式節能”的設計理念,正是現代綠色建筑的核心所在。
綠色建筑的推廣,離不開政策的有力引導和制度的堅實保障。寧陜縣住建局聯合自然資源局、行政審批局等多個部門,形成協同機制,確保項目從規劃、設計到施工的全過程都符合綠色建筑標準。
“我們逐步建立起節能監管機制,嚴格執行新建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并設立綠色建筑專項評審制度,從源頭上把好綠色關?!睂庩兛h住建局業務股負責人李曉毅介紹說。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寧陜縣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100%,綠色建筑占比同樣達到100%,實現了新建建筑的全面綠色化。
綠色建筑的最終受益者,是千千萬萬的居民。在寧陜縣城投幸福里項目工地現場,記者偶遇前來查看新房進度的居民劉軍?!奥犝f這棟樓做了保溫層,夏天不悶熱、冬天不寒冷,真是辦了件實事?!彼麡銓嵉脑捳Z,道出了群眾對綠色建筑的真切期待。
綠色建筑不僅提升了居住舒適度,也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減輕了居民的生活負擔。更重要的是,它傳遞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環保、可持續。這種理念,正悄然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注腳。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綠色項目,帶動更多建筑企業朝著節能、環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睂庩兛h住建局副局長胡東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動綠色建筑普及,探索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真正實現“低碳城市”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