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機看到一個帖子:“原來,相親就是挑白菜啊。”
“在大城市打拼多年,我也到了適婚的年齡。29歲,一個再不結婚就要被家人和親戚輪番轟炸的時刻。”
“為了開始新生活,我辭掉工作,回到了縣城老家,通過本地的相親群和線下各種活動和男性接觸。”
“昨天下午,我去了一個我們本地很有名的紅娘那里,有很多年輕的、年老的男男女女圍著紅娘登記。”
“我把我的基本條件和人家一說,人家就一邊給我找資料,一邊說我這樣的條件不錯,就是年紀太大了不好找。”
“今天上午我和紅娘篩選出來的男生見面,見面之前他就特別在意我的長相和身材,一定要我現拍一張無美顏的照片。”
“見面之后或許是我沒讓他滿意吧,對方就有點嫌棄我的意思。”
“我就感覺包括我在內的相親人都好可悲,就像市場上的大白菜,明碼標價,老的多少錢一斤、嫩的多少錢一斤,隨便誰都能扒拉我兩下。”
“我是相親市場里被人挑選的商品,同時我也在相親市場里挑選別人。”
“大家完全不談感情,只看商品的外觀有沒有瑕疵、保質期有幾年、成色好不好、性價比高不高;”
“最后選一個沒那么喜歡,但勉強合適的人回家結婚。”
似乎每一個人都曾在年輕時憧憬過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婚姻,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這樣追尋的腳步也越來越慢,到最后終于停了下來。
他們就像游戲匹配那樣,迅速而草率地為自己“包辦婚姻”,輕而易舉地決定了下半輩子共度余生的人選。
當今社會看似充斥著無數新鮮刺激的娛樂活動,但那是年輕人的專屬;
一旦離開了特定的年齡段,比起缺錢、缺愛,或許人們更害怕的,是孤獨感。
存在性焦慮
經典動畫電影《尋夢環游記》中說:“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很多人害怕孤獨,害怕單身,害怕死亡,其實都是害怕被遺忘。
縱觀古今中外那些名人們,他們之所以被人永遠記住了名字、記住了相貌和生平,就是因為他們在某方面做出了特別的貢獻;
他們雖然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留下的東西就像一種象征,代替他們活著。
而我們普通人,能夠為這個世界留下什么,讓世界記住自己呢?
大多數人的選擇,都是結婚、生子。用婚姻來繁衍后代,用后代象征自己的存在。
這樣的想法在人年輕的時候不會顯現,但一旦跨過了三十的門檻,很多人就不由自主陷入了這樣的思維方式中。
這也就是為什么,當下的相親市場已經完全變味,人們不圖感情,只求合適,一旦條件匹配,就可以立馬領證結婚。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存在性焦慮”的概念,是個體對于自身存在意義和價值的深層探索。
存在性焦慮有著三個維度:對死亡的恐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對無聯結的恐懼。
我是誰?我是否重要?誰認同我?
這種感覺與“缺愛”不同,即使有人愛你,但若他們無法理解你的痛點和價值,那么孤獨就會持續存在。
個體感知到了死亡焦慮,對未來存在著一定的迷茫,又渴望迅速與外界建立聯系、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
而達成這一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遵從社會期望,為自己快速尋找一個合適的結婚對象了。
對當下生活的無助
記得曾看過一位博主的分享:“我剛進公司實習的時候,有個特別精英的姐姐帶著我;”
“她是很難得的在職場中不歧視女性也不為難實習生的,說話做事很有魄力。”
“后來某一次聊天說到結婚生子,她說她已經有了一個兩歲的女兒了。我就非常驚訝,說你這么年輕就有孩子了?”
“姐姐就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說,她剛畢業那會也是特別特別難,一星期加班七天,每天都在公司待到凌晨兩點。”
“某天十二點下班已經算早的了,她就感覺整個人非常疲憊,要堅持不下去了。”
“她坐在車里,給男朋友打電話訴苦,說自己多么多么艱難,說自己如何如何不容易。”
“她男友就說,既然這么辛苦,就別工作了,和我結婚吧。”
“姐姐當時一下子就被誘惑到了,結婚可以讓自己脫離苦海嗎?可以讓自己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嗎?可以讓自己不用再這么拼命嗎?”
“于是,她真的結婚了。”
可是,博主想說的,并不是這個姐姐到最后有多么的幸福、甜蜜,而是在說:婚姻永遠不會是你脫離泥潭的那根救命稻草。
有多少人被婚姻誘惑著,從泥坑里脫困,轉眼卻又掉了另一個泥坑之中,用一輩子的時間也再也沒能爬起來。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的時間視角理論,將人們對于時間的觀念和態度分為五種類型:
積極過去視角、消極過去視角、享樂主義視角、宿命論視角、未來視角。
在當下,有很多人秉持著“宿命論視角”,認為當下是無法改變的,命運的安排也是注定的;
他們沒有任何改變未來的行動力,只能一次又一次陷入無助感之中。
“我將永遠孤獨”、“我會一事無成”、“我現在體會到的空虛感將伴隨我一輩子”。
他們對當下的生活太過無助,卻不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尋求改變的途徑,而是“病急亂投醫”,希望靠著結婚扭轉人生軌跡。
他們將自己當作貨架上陳列的大白菜,盡全力展現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尋找與自己相匹配的人群。
殊不知,孤獨根本不是靠著友誼或愛情排解的,根本性的孤獨源自于你獨立的存在性,意味著你需要獨立做出選擇、產出認知觀念。
常聽人說:“可以早結婚,可以晚結婚,可以不結婚,不要結錯婚。”
相親市場“待價而沽”正在警醒我們:我們怕的不是缺錢,也不是缺愛,而是身邊沒人、心里沒有回聲。
記住,孤獨是自由的代價,但并不意味著失去被愛權利的必然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