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7月25日電 題:水文“前哨”筑牢“智慧防線”——探訪遼寧省水文情報預報中心
新華社記者洪可潤
水文情報預報是防汛工作的“前哨”。
遼寧省水文情報預報中心承擔著遼寧全省江河、水庫、雨水情形勢分析和洪水預報預警職責,為防汛工作提供重要決策支撐。
進入主汛期,遼寧省降水頻繁。記者走進遼寧省水文情報預報中心看到,大屏幕上數據持續跳動,鍵盤敲擊聲、電話鈴聲此起彼伏,雨水情信息不斷更新。
近期,遼寧省東南部地區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強降雨導致遼寧東南部河流出現明顯漲水過程,丹東、本溪等地出現洪澇災害。
強降雨導致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半拉江水位持續上漲。“流域面降雨達193毫米”“預測將出現28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將超保證水位0.09米”……作為鴨綠江流域的主要預報員,金鑫眉頭緊蹙,一直注視著電腦屏幕,緊盯流域降雨實況數據,持續開展洪水預報和汛情研判。
“面對持續嚴峻的洪水形勢,當天我們連續3次與丹東水文局進行預報會商,并向遼寧省、丹東市防指發出洪水預報,為當地政府及時做好人員轉移提供決策依據。”金鑫說。
遼寧省水情中心主任蔡濤說:“本輪降雨是進入防汛關鍵期以來遼寧首場強降雨,遼寧省水情中心提前5天就滾動開展洪水分析研判,支撐各級防汛相關單位和部門提前做好河道巡堤查險、水庫預泄騰庫、人員轉移避險等準備工作。”
遼寧省水情中心全員連續3個晝夜堅守崗位。通過省、市預報員聯合會商,加密流域洪水過程預報,共發布洪水預報12期、各類預警通知32期,提出水庫調度建議11次,經復盤分析,預報精度達92%,為沿河群眾轉移避險和水工程優化調度提供了重要依據,有效降低了洪澇災害損失。
科技賦能也在持續助力筑牢防汛減災“智慧防線”。今年,遼寧省水情中心以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建設為指引,開發了遼寧省洪水預報調度系統,接入全省未來1到7天氣象降水預報數據、6368處雨量站和390處水文站實時監測數據,對決策指揮起到了有力支撐。
目前,這一系統已實現遼寧全省113座大中型水庫和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洪水預報全覆蓋,精準關聯1278個河道防洪薄弱環節及402處下游保護對象,實現河庫多目標聯合預報調度。
強降雨雖然結束,但遼寧省水情中心全體人員仍未松懈。他們仍在持續跟蹤洪水監測數據,預測退水過程,密切關注雨水情變化,滾動發布預報預警信息,為全省防汛工作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現在仍處于‘七下八上’的防汛關鍵階段,我們還要持續保持高度警惕、加強科學研判,充分發揮水文‘前哨’作用,助力防汛工作‘精密運轉’。”蔡濤說。(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