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點,江蘇省人民醫院廣州路院區6號門前,車輛正有序駛入。與半年前不同,這條曾因狹窄導致擁堵的通道,如今拓寬至4.5米,早高峰1小時的通行量得到了明顯提升。這一變化,是江蘇今年以來聚焦群眾就醫“停車難”痛點,在多家醫院鋪開治理行動的生動注腳。開車去醫院,停車是難題,乘公共交通去醫院,有時步行距離過長……為切實緩解群眾就醫出行難題,今年,江蘇省衛生健康委深入多家醫院調研,聯動多個部門,多措并舉,通過供給擴容、管理優化、多方協同,打出一套緩解“停車難”的組合拳。如今,從車位新增到流程再造,從院內循環到周邊聯動,這場民生工程正逐步顯效。
一院一策:從“停車難”到“出行暢”
空間挖掘,讓車位“長”出來。拆除舊樓空地變車位,單是這個舉動就新增50個機動車位。在寸土寸金的院區里,江蘇省人民醫院通過平整場地、規范劃線,不僅新增200個非機動車位,更對10個停車場統一編號為P1至P10,同步標注在南京城市地圖上,讓導航精準度大幅提升。
而江蘇省腫瘤醫院則另辟蹊徑,通過整租百子亭新天地地下停車場,計劃7月初將全部職工車輛遷出,優先保障患者車位。“以前來醫院根本沒地方停車,現在提前在公眾號掃二維碼,就能導航到共享停車場,還有接駁車接送。”患者家屬王女士的體驗,印證了“挪位讓車”的實效。據了解,百子亭72號地塊停車場改建獲批后,還將新增180個車位,進一步緩解供給壓力。
效率提升,讓動線“順起來”。在江蘇省中醫院地下停車場,機械車位正有條不紊地運轉。“過去有的機械車位因故障不能充分利用,現在完好率達95%,大車也能安全停放。”管理人員透露,通過強化設備巡檢和責任落實,曾經閑置的機械車位重新“上崗”,讓有限空間發揮最大效用。
院內交通微循環的優化同樣關鍵。江蘇省人民醫院在廣州路院區北側打造以8號樓、10號樓為核心的單線內循環系統,避免車輛交叉擁堵,該區域通行效率提升20%;江蘇省中醫院則借地鐵5號線上海路站施工結束之機,梳理候診車輛入場環線,讓合流駛入專用車道的過程更順暢,半年內將高峰期排隊時間從35分鐘壓縮至25分鐘。
細節暖心,讓服務“優起來”。5000余個非機動車位分布在江蘇省中醫院門診四周,每個區域都加裝了導流斜坡和違停警示裝置,管理員定時巡邏引導;江蘇省腫瘤醫院在東西大門外安排5名經交警培訓的引導員,實時疏導交通,還設立固定臨時落客區,讓車輛即停即走。這些看似細微的調整,卻讓就醫停車的“煩心事”漸漸變少。
協同發力:從“院內治”到“全域通”
“原來從清涼山地鐵站到醫院5號門,要穿過兩條馬路,架起天橋就安全多了。”在江蘇省人民醫院4號門附近,市民對規劃中的人行天橋充滿期待。破解停車難題,從來不是醫院“單打獨斗”,而是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參與。
江蘇省人民醫院正推動一項關鍵工程:在龍蟠里至4號門、清涼山至5號門架設人行天橋,實現地鐵2號線、7號線與醫院的無縫銜接。“天橋建成后,既能分流地面人流,又能減少人車混行,一舉兩得。”南京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方案已進入審批階段。
江蘇省腫瘤醫院則通過“智能+人力”引導就醫車流。醫院與南京市城建集團合作開發周邊停車導航二維碼,患者掛號后公眾號自動彈窗提醒,掃碼即可導航至最近的共享停車場。針對行動不便的患者,醫院專門配置接駁車,解決從停車場到門診的“最后一百米”難題,半年來已服務超3000人次。
“憑掛號條在南京南站停車場停車,一天只要20元,比原來便宜一半多。”在江蘇省中醫院,患者任女士展示著手機里的共享停車優惠信息。據悉,醫院不僅在APP和微信服務號上線共享停車場導航鏈接,還協調周邊停車場推出收費減免、取消封頂限制等舉措,讓患者停車成本顯著下降。
下車即達:讓就醫“最后一公里”變“便民零距離”
在醫療資源較集中的城市,去醫院看病時停車往往是最大的難題。尤其是位于市中心的大醫院,高峰期附近道路堵車是常態。為打通就醫“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省衛生健康委積極為群眾辦實事,主動與交通等部門協商對策。南京市多部門聯動,陸續開通了多條“微循環”就醫公交專線。近日,第5條就醫專線B90路正式開通。它采取了單循環運行模式,以江蘇省人民醫院門診部為起終點,串聯起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江蘇省口腔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江蘇省中醫院、南京市腦科醫院、南京市胸科醫院等7家三甲醫院,大大方便了需要在幾家醫院輾轉就診的患者,形成高效就醫網絡。
今年3月開通的南京市首條“就醫專線”B15路,無縫銜接省人民醫院內部道路與地鐵7號線清涼山站。B15路運行至今,多次單日突破1000人次,每周運載乘客超5000人次,大大緩解了就診路上的難題。近4個月來,南京市交通局等單位與多家醫院聯動,動態收集市民反饋,持續優化“微循環”服務模式,又陸續推出了B61路兒童醫院河西院區、B66路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醫院以及B26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就醫專線,廣受好評。
在江蘇無錫,該地創新探索“公交+醫療”服務模式,在江大附屬醫院南院區上線全市首個醫院版“巴士鄰居”。以“驛站+叫車”組合模式,打通從“家門”到“院門”公共出行的最后100米。在無錫經開區范圍內,“動態公交”擔當著居民區、熱門商圈、地鐵站與醫院門診之間“擺渡人”的角色。投入運營近兩個月來,這位妥帖周到的“好鄰居”,收獲市民的一致好評。
從公交專線接駁到共享車位聯動,從院內動線優化到周邊交通協同,江蘇省多家醫院以實打實的舉措,讓就醫停車從“耗時耗力”向“便捷高效”轉變。
實習生 潘閱然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劉峻 張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