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特朗普在華盛頓會見北約新秘書長呂特的時候,輕描淡寫地扔出了對俄羅斯甩出的那個“50天?;稹弊詈笸哼@個重磅炸彈。
按理說,這是在給俄羅斯下命令,可結果呢?北約很高興,德國很高興,美國軍火商很高興,最離譜的是,連俄羅斯——都很高興!消息出來后,莫斯科交易所的股票直接拉升了2.7個點。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烏克蘭那邊一位女議員,叫貝祖拉的,向來是個“炮筒子”,啥都敢說。她一句話就點透了:“特朗普又給了普京50天時間來奪取烏克蘭。這么說吧,全權委托。去第聶伯河或克拉馬托爾斯克——一切都那么誘人”。
她這話翻譯過來就是,這哪是最后通牒,這簡直是給俄羅斯的夏季總攻發了張通行證。
渾水的報告里也提到一個信息,說德國情報部門早就判斷,俄軍將在夏季的后半段,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決定性攻勢。你看看,這時間點跟特朗普說的50天,是不是嚴絲合縫地對上了?
然而,在這場皆大歡喜的詭異派對里,有個角色笑得特別燦爛,甚至有點晃眼,那就是德國。這次德國外長和國防部長是一起跟著北約秘書長去的華盛頓。他們可不是去湊熱鬧的,哥們兒懷里揣著一個宏大的計劃,一個說出來可能會嚇你一跳的計劃——這個計劃的最終指向,可能就是親手“摧毀北約”。
咱們先看兩條消息。第一條來自德國的《法蘭克福匯報》,它轉述了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瑞斯的話:“有一點很清楚,北約成員國的每個人——都必須掏出錢包!”這話聽著,是不是感覺他像個攔路收保護費的?他顯然是在借特朗普那句“美國不再為烏克蘭花一分錢”的東風,理直氣壯地準備撕開歐洲盟友的腰包。
然后,再看英國《金融時報》的另一條線索,標題是《德國國防部長呼吁武器制造商交付》。這里的奧妙就更深了。文章說,“這位65歲的社會民主黨人肩負著對德國國防戰略進行徹底變革的重任”。
請注意,皮斯托瑞斯不是在催美國軍火商快點交貨,他是在對德國本土的制造商喊話。他說,德國政府已經安排了上千億歐元的專項資金來促進武器生產,他還特別強調:“沒有理由再抱怨了,這個行業(德國軍工行業)非常清楚?!?/p>
這話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你們德國的萊茵金屬、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別看著美國同行“先拿錢、后生產”眼紅了,現在你們也可以!專項資金已經到位,這是一個非同凡響的轉身。自二戰結束快八十年來,德國和日本在軍工領域一直被套著“緊箍咒”,現在,德國這條繩子,松了。
所以皮斯托瑞斯緊接著又補了一句:“工業界需要提升產能。這適用于彈藥、無人機、坦克——實際上適用于幾乎所有領域?!边@是要搞軍民融合,以軍工促民生??!那些因為新能源車而焦慮的德國汽車巨頭,現在可以光明正大地轉型造坦克、造裝甲車了。
他呼吁所有北約成員國都掏錢,除了美國,北約還有31個國家。這里面,能算得上工業強國、能正兒八經造出先進武器的,掰著手指頭都能數過來。他那句“每個人都必須掏出錢包”——這錢,最后會流進誰的錢包?答案不言而喻。
德國,正在謀求成為歐洲的核心兵工廠。
德國造車是厲害,造武器受了那么多年限制,能行嗎?所以,他得找個幫手,一個軍工經驗豐富,但工業底子又不如自己的。放眼歐洲,還有誰比英國更合適?于是,就出現了渾水報告提到的那一幕:德國和英國正在悄悄地談一個雙邊安全協議。
這下,德國的戰略意圖就有點藏不住了。
咱們再把視野拉開點。前幾個月,法國和波蘭已經簽了雙邊協議。波蘭現在是整個北約里最“拼命”的,軍費開支占GDP的比重干到了4.5%,遙遙領先。為啥?因為它擔心,用不了多久,它和烏克蘭的邊境線,就會變成它和俄羅斯的邊境線。波蘭有巨大的軍火需求,但它跟德國歷史上有梁子,跟法國合作就順理成章。
看明白這個局了嗎?歐洲內部正在發生新的組合。法國拉攏了東邊的波蘭,而德國則在聯合西邊的英國。
所以,德國防長才必須跟著北約秘書長去華盛頓,必須在美國表態“不玩了”之后,立刻站出來振臂一呼:“大家趕緊掏錢?。 薄屨麄€歐洲的國防訂單,都流向德國,用全歐洲的錢,來重振德國的工業,特別是軍工業。
咱們算一筆賬。北約歐洲成員國的GDP總和,大概是15萬億美元。如果都按新任秘書長呂特鼓吹的5%來算(雖然現在還沒到),每年的軍費開支就是7500億美元。德國自己就算承擔2200億,它盯著的,是剩下那5300億美元的大市場。
德國工業的底子在那擺著,德國制造的品牌效應也在那。就算法國,想造先進武器也離不開德國的精密元器件和特種鋼材。如果這盤棋下得好,德國完全可以從這5300億的蛋糕里,賺回一大筆利潤,不僅能充抵自己的軍費,還能強力阻止那令人擔憂的去工業化進程。
德國基民盟的主席默茨,在上任前就說服了德國議會,在未來十年要投一萬億歐元搞軍工。你看看,歐洲哪個國家有這種財力?這意味著,未來十年,歐洲的國防將深度依賴“德國制造”。
有人可能會質疑:德國造不了頂尖的五代機吧?你再看這條新聞:“默茨敦促法國遵守聯合戰斗機項目協議。”這個項目,就是德法西聯合開發的“未來空中作戰系統”(FCAS),妥妥的下一代戰斗機。德國正在拼了命地擠進五代機俱樂部。
現在,你還覺得德國沒有一點別的想法嗎?
沒錯,在“搞垮俄羅斯”這件事上,歐洲,特別是德國,是押錯了寶,輸得底兒掉。但德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務實和堅韌。現在,他已經悄悄地把手伸進了盟友的腰包,試圖通過把德國打造成“歐洲的兵工廠”,來完成一次經濟和國家地位的自救。
要讓“所有人把錢包掏出來”,就必須有一個足夠大的威脅。所以,德國需要不斷渲染俄羅斯的威脅。同時,他自己也必須做出沖在最前面的姿態。比如,往立陶宛派駐一個整編旅,還瘋狂放狠話:“一旦遭到侵略,德國聯邦國防軍準備殺死俄羅斯士兵?!?/p>
這話是說給誰聽的?主要是說給美國和英國聽的。它把話說絕,就是要打消美英對“俄德秘密媾和”的最后一點疑慮。要知道,就在三年前,“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還是美國的一塊心病,生怕德國和俄羅斯因為能源走得太近。
現在,德國用最激進的反俄姿態,換取了美英的信任,或者說是默許,來解開自己身上的軍事枷鎖。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講北約成立的初衷有三個:“遏制蘇聯、把美國留在歐洲、把德國按在地上。”
現在你再看,蘇聯沒了。美國在特朗普的帶領下,嚷嚷著要“離開歐洲”。而德國,正借著俄烏戰爭的契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武裝自己??梢哉f,北約成立的三個初衷,正在一個接一個地崩塌。
德國需要一個不斷制造麻煩的俄羅斯,讓歐洲國家感到恐懼,從而更加依賴德國的保護和武器。但德國自己,絕對不想真的跟俄羅斯開戰。所以,早晚有一天,當德國在軍事上不再依賴美國時,它極有可能為了廉價的俄羅斯能源,與俄羅斯簽訂新的雙邊協議。
到了那個時候,美英兩國恐怕已經無力阻攔。北約成立的最后一個支柱——防范德國——也將徹底垮塌。一個軍事崛起、經濟上整合歐洲、能源上與俄羅斯和解的德國,將成為整個歐洲大陸無可爭議的統治者。它在八十年前用戰爭沒能實現的夢想,或許正在21世紀通過一場代理人戰爭,以一種誰也想不到的方式,悄悄實現。
對咱們東方大國來說,這未必是壞事。第一,我們和德國的經濟捆綁很深。第二,一個由務實的日耳曼人主導的歐洲,難道不比一個由喜歡搞離岸平衡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主導的歐洲,更好打交道一些嗎?
至于烏克蘭,它的命運可能從一開始就注定了。2014年,當基輔廣場上無數人揮舞著星條旗,以為擁抱了自由和未來的時候,或許已經注定了他們不再需要擁有自己的國家。不是每個民族,都配得上擁有一個偉大的祖國,這是這場戰爭,獻給世界最深刻、也最殘酷的啟示。
接下來,咱們需要密切觀察的,就是德國和英國之間的互動。這兩個老牌歐洲強國,正在美國影響力消退的背景下,重新定義歐洲的權力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