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學教授沉迷短劇#
#霸總短劇如何俘獲中老年人#
#男子抄中國作業拍短劇爆火美國#
熱搜之上
類似的新聞持續吸引著大眾眼球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全國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96億,占網民總數近七成。從市場規模來看,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已攀升至505億元,首次超過全年電影票房收入,其增長勢頭令人咋舌。
瞄準這片藍海,河南、陜西等多地紛紛開始搶灘布局。而四川,也展現出了別具一格的發展思路。
四川正帶著
獨特的煙火氣和硬核的真本事
走出一條微短劇產業突圍之路
微短劇已然有了“新畫風”
這兩年,四川微短劇的好消息,就像火鍋里的泡泡,接連冒頭。鏡頭對準的不只是故事,更是這片土地上真實生活的獨特魅力。
2023年12月,美食之城樂山的誘人香氣,引得《我的歸途有風》聞香而來。這部以樂山非遺美食為文化背景的微短劇,巧妙地將蹺腳牛肉、甜皮鴨等美食的制作工藝和人文氣息聯系起來,也讓觀眾的情感與城市記憶連接起來。
不僅成功入選國家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首批創作計劃推薦作品,在文旅短劇中成績相當亮眼。更化身為樂山的“城市推介官”,直接帶火了當地旅游,不少觀眾循著劇中的美食線索,迫不及待奔赴樂山,感受那撲面而來的煙火氣息。
截取自短劇《我的歸途有風》
“快”是短劇的特征,貫穿著產業鏈的始終。今年3月上線、火爆全網的《家里家外》,僅用了17天便完成拍攝,你很難想象,這部不靠狗血反轉、主打溫情路線的短劇能火成這樣:上線3天播放量破10億,開播一周多全網話題量破40億,創造了短劇行業有史以來的最高話題量。
作為全網第一部全程采用四川話的短劇,它背后有四川省廣播電視局全程護航。不僅拍在四川,整個主創團隊都是四川籍。
取景和細節中,大量地標建筑、四川美食等“彩蛋”驚喜亮相,每一幀都浸透80年代川渝煙火氣。更重要的是,其足夠真實和溫暖的故事,既勾起了老一輩的回憶,也讓年輕人看得新鮮“上頭”。
截圖自短劇《家里家外》,劇中出現了串串香、青羊電視機等代表性元素
科技基因的注入,也讓“四川造”微短劇瞬間潮了起來,更顯先鋒氣質。
去年7月,來自成都悟空文化傳媒的AI科幻短劇《覺醒》在抖音上線后一炮而紅,成為平臺首部單日點贊破40萬的AI短劇。今年該團隊繼續創新,創作的《太陽墜落之時》從立項到上線,只有一個多月。
充分驗證了AI在科幻題材上的潛力——傳統影視中需要高額成本支撐的元素,如宏大場景的呈現和未來感的營造,AI能以更低成本實現。還有不少觀眾表示,劇中AI制作的鏡頭不僅不遜色于傳統科幻動漫中需大量建模完成的分鏡,甚至優于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AIGC生成模型制作的分鏡。
短劇《覺醒》精美畫面展示
微短劇能在四川“長”得這么好,并非偶然。從最初的“野蠻生長”到如今的“精耕細作”,離不開頂層設計的精準發力。
2020年被稱作“網絡微短劇元年”。這一年的8月,國家廣電總局在備案系統新增“網絡微短劇”板塊,將其正式納入視頻劇集賽道。10月,四川便搶先布局,省廣播電視局在總局系統平臺迎來首批網絡微短劇項目備案,如同播下了產業發展的第一顆種子。
圖源視覺中國
今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式啟動“微短劇+”行動計劃,帶動微短劇內容提質升級并賦能千行百業。而“加快發展網絡微短劇”也首次被寫入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這個新興的藝術形式正式躋身省級戰略,迎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
除了政策上的重視,政府“真金白銀”的支持更是毫不含糊。四川天府新區豪爽地拋出“大禮包”,將設立西部首個千萬級微短劇產業基金,并發布全國首個《公園城市微短劇拍攝場景清單》,首批推出50個“零租金”拍攝場景,單部作品最高可獲200萬元補貼,實打實支持微短劇發展。
微短劇《龍門茶館》拍攝現場,圖源紅星新聞
服務保障同樣“給力”。四川省廣播電視局、四川省電影局指導的“拍在四川”影視拍攝一站式服務平臺,堪稱“萬能管家”。從落地對接、行政審批、拍攝協調、后期制作、版權交易等,提供全流程貼心服務,穩穩為微短劇保駕護航,助力更多微短劇作品涌現。
為何能吸睛又吸金?四川豐富的“土資源”里可藏著“頂流”基因。
這里既有火鍋沸騰的市井煙火、青城山的幽靜清幽,也有三星堆文化的神秘厚重、川西高原的遼闊壯美……據文旅資源“雙普查”結果,我省擁有非遺、文物等六大類文化資源305.7萬余處,地文景觀、水域景觀等八大類旅游資源24.5萬余處。這些無疑是微短劇天然的創作富礦,能夠為創作者提供取之不盡的靈感。
圖源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潛力正加速轉化為實力,四川在微短劇產業布局上的動作彰顯出十足雄心。
今年6月,中國本土最大的品效全能數字營銷服務商——新美集團,其全球微短劇總部正式簽約落戶成都未來科技城,這個計劃總投資不低于150億元的項目,將建設全球首個“微短劇行業大模型”,打造國際一流的拍攝與運營基地。7月,四川省微短劇拍攝基地正式落戶四川影視文創城,更為產業發展裝上了強勁的 “加速器”,也讓業界嗅到了四川發力的決心。
四川影視文創城,圖源成都出發
當浙江橫店“橫屏”傳奇仍被人們津津樂道時,來自成都影視城的“豎屏”微短劇已悄然走紅,吸引了一批知名導演、演員聚集發展。作為四川影視產業“一核多極”格局中的一核所在地,它的發展勢頭正十分強勁。
走進這里,不僅有專門成立的微短劇拍攝基地,“內棚外景”的拍攝體系,還有“拍在成都”一站式服務平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目前,成都影視城正積極洽談央視網(央視頻)、湖南廣電電視劇頻道、中唐影業等頭部平臺和優質企業,推動“精品短劇生產計劃”“西南短劇創作生產基地”“短劇宣發平臺”等產業化項目落地。
“拍在成都”實景片場,圖源成都影視城、天府郫都
將目光轉移至全省,遂寧、宜賓、雅安、樂山等多地已打造了影視文化新空間和特色街區、特色村(社區),營造優質的“影視+文旅”發展環境。
蓬勃的發展不僅帶來了產業繁榮,更創造了實實在在的就業價值。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發布的《2024微短劇行業生態洞察報告》顯示,2024年各大平臺上線微短劇3萬多部,行業發展直接、間接帶動64.7萬個就業機會,涵蓋多個創作、制作環節的崗位,2025年就業人數將隨市場規模繼續增長。
當“霸總”不再霸屏
“上頭”轉向走心
四川這片熱土的好戲
才剛剛開場
來源四川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