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這趟北京之行只有短短一天,可她臨走前說的那句話,卻讓特朗普政府坐不住了。
這位歐盟委員會主席在機場對記者說:歐盟和中國加強貿易往來,跟美歐關系好壞沒有任何關系!
歐洲這是要單飛的節奏嗎?美國人心里琢磨,自己這個最鐵的“盟友”,怎么突然就不聽話了呢?
這次中歐會晤的氛圍和去年相比,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去年那次會面,雙方代表坐在會議桌兩邊,表情嚴肅得像在談判戰爭賠款。
歐盟剛對中國電動車揮起反補貼稅的大棒,中方自然也沒給什么好臉色。
會議室里,記者們拍的照片上,每個人臉上都寫著"不高興"三個字。
今年完全不一樣了。馮德萊恩一下飛機,中方就派出高規格的接待團隊。
會談現場,大家有說有笑,三位主要領導人還挽著手合影,那畫面溫馨得讓人以為是老朋友聚會。
中方領導人在會談中反復強調相互尊重、開放合作這些關鍵詞,言語間透著誠意。
馮德萊恩也投桃報李,說中歐關系到了一個轉折點,合作遠遠大于分歧。
歐盟態度轉變的背后,其實是被美國逼急了。特朗普上臺后,對歐洲那叫一個不客氣。
先是在貿易談判上獅子大開口,一開始說要零關稅,歐洲人剛松了口氣,轉眼就變成要征收30%的關稅。
歐盟代表在華盛頓磨破了嘴皮子,最后勉強談到15%,還得看美國人臉色。
更讓歐洲人憋屈的是,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當著全世界的面批評歐洲內政,說他們這也不行那也不對,完全不把歐洲人當外人。
歐洲人這幾年跟著美國也吃了不少苦頭。俄烏沖突爆發后,歐盟聽美國的話制裁俄羅斯,結果自己先扛不住了。
天然氣價格飆升,老百姓冬天取暖都成問題,工廠因為能源成本太高紛紛停產。
德國那些百年老店,有的直接搬到美國去了,因為那邊能源便宜。歐洲人這才發現,跟著美國混,受傷的總是自己。
中國這邊倒是展現出了大國風范。電動車反補貼稅的事,中方沒有硬碰硬,而是通過談判尋求解決方案。
稀土出口管制問題上,中國也表現出了靈活性,愿意和歐洲坐下來好好談。這種既守住底線又給足面子的做法,讓歐洲人感受到了尊重。
馮德萊恩這次來,明顯是有備而來的。
她在公開場合強調,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這個時間節點很特殊。
言下之意很明白,半個世紀的交往歷史,不能說斷就斷。
她還特別提到了氣候變化、綠色發展這些領域的合作潛力,這些都是歐洲人真正關心的事。
北京方面對這次訪問也很重視。
接待規格高,會談內容實,釋放的信號很明確:中國不要求歐洲選邊站,只希望歐洲能保持獨立判斷。
這種不強人所難的態度,恰恰擊中了歐洲人的心理需求。
他們現在最想要的,就是在大國博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永遠當美國的小跟班。
馮德萊恩臨走前說:歐盟和中國加強貿易往來,跟美歐關系好壞沒有任何關系!表面上是說給記者聽的,實際上是說給美國聽的。
她要告訴美國人,歐洲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不會事事都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轉。這種表態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現在卻成了現實。
當然,歐洲也不會馬上倒向中國。
他們的算盤打得很精:既要和中國做生意,又要在安全上依靠美國,兩邊的好處都想要。
這種平衡術能玩多久,誰也說不準。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歐洲已經不再是那個對美國言聽計從的小弟了。
這次中歐互動讓我們明白:強扭的瓜不甜。美國越是對歐洲頤指氣使,歐洲就越想找其他出路。
中國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選項,不是要拉歐洲入伙,而是給他們一個平等合作的機會。
這種尊重對方、互利共贏的做法,比任何強權政治都管用。歐美關系的裂痕已經出現,這個趨勢恐怕很難逆轉了!
信息來源:
《歐盟官員:中歐峰會是討論關鍵貿易與投資議題的契機》2025-07-23 10:26:05 來源:觀察者網
《美調查記者:若特朗普決定,澤連斯基可能會被流放》2025/07/19 來源:環球網
《歐洲智庫學者坦言:當前中美對歐洲的看法一致,我們無關緊要》2025-07-14 15:55:04 來源:觀察者網
《7月21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答問匯總》 2025-07-21 北京日報
《美歐協同對華立場?歐盟外長回應》2025-07-22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