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閏六月,田埂上的黃歷翻得比往年都勤。老輩人說“一年兩六月,三伏不見天”,這話在村頭傳了半個月。
閏六月不是多了個六月,是農(nóng)歷在“補時間差”,十九年才輪上七回。可莊稼人不管這些,就盯著天——雨水多不多?熱不熱得離譜?
跑了十里八鄉(xiāng)問,種了四十年地的王大爺直擺手:“多熱?那是瞎琢磨!”副高北抬、冷暖空氣打架,才是三伏熱的主因,閏月不過是“時間標簽”。
但雨水確實變了樣,南方多地統(tǒng)計,閏六月降雨比普通六月多三成。“河對面那塊天兒,黑得跟鍋底似的!
”李嬸蹲在田邊嘟囔,排水溝里水直冒。
雨水多有好處,稻田喝飽了,可爛根、蟲災也跟著來——玉米葉上的蚜蟲,比往年密了一倍。鎮(zhèn)農(nóng)技站發(fā)通知:葡萄架要加防雹網(wǎng),玉米地得勤翻土,雨停就打藥。有人犯愁:“多下半月雨,秋糧能保住不?
”張老漢蹲在門檻上笑:“咱老理兒說‘閏六月雨婆娘,半月曬得半月淋’,雨多曬得勤,稻子更壯實!”習俗也跟著變,好些閨女給爹娘送了新布鞋——閏月送鞋,圖個“踩災”的吉利。微信群里炸了鍋,東頭老趙家積水,西頭老李家葡萄裂果,消息刷得比雨點子還快。
“去年閏六月,我家玉米爛了半畝。
”“今年早清了溝,保準沒事兒!”七嘴八舌里,藏著莊稼人的底氣。
專家說,閏六月濕潤是常態(tài),但具體雨勢還得看“初一云色”——老輩人說,初一云薄曬得歡,云厚雨就連成片。
有人不信:“現(xiàn)在有天氣預報,還看云干啥?
”可王大爺摸出手機:“我天天看預報,也天天早起看云——倆一塊兒準!”種地這事兒,靠天吃飯沒錯,可手勤心細更重要。
雨多就多跑田埂,蟲多就多打兩遍藥,老天爺給的“加時賽”,咱得接得住。
今年閏六月,你家地里雨水多不?防蟲排水都備齊了沒?
評論區(qū)聊聊,說不定能幫著鄉(xiāng)鄰避點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