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5日,泰國軍方發布的一則傷亡通報讓持續兩天的泰柬邊境沖突局勢驟然緊張——軍方稱在邊境富皮地區的交火中,柬埔寨方面已有約100名士兵死亡。這一數字較此前公布的24人大幅攀升,疊加雙方持續的軍事調動與強硬表態,國際社會擔憂沖突可能突破局部摩擦范疇,升級為大規模戰爭。
7月24日清晨,泰柬邊境爭議地區突然響起槍聲,雙方最初以輕武器交火,隨后迅速升級為火炮與火箭炮互射。泰國陸軍發言人透露,柬軍當天動用BM-21火箭炮對泰方邊境村落實施覆蓋式打擊,造成13名平民死亡;作為回應,泰軍出動F-16戰機摧毀柬軍兩處炮兵陣地。
25日的沖突烈度進一步升級。柬埔寨國防部發布的戰報顯示,泰軍在凌晨2時、3時、5時發動三次集中攻勢,使用集束彈藥攻擊柬方防御工事。奧多棉吉省副省長證實,該省靠近邊境的兩所學校被流彈擊中,導致1名學生死亡。而泰國軍方則稱,柬軍試圖突破泰方防線時遭遇伏擊,傷亡慘重,目前富皮地區仍處于拉鋸狀態。
隨著傷亡數字攀升,雙方的軍事動作更趨激進。泰國已向邊境增派3個機械化步兵營,部署“堡壘-P”反坦克導彈系統;柬埔寨則動員預備役部隊,在柏威夏寺周邊構筑防御工事。兩國官方均拒絕第三方即時調解,泰國代理總理普坦在電視講話中直言“若柬方持續挑釁,不排除全面開戰可能”,柬埔寨首相洪森則回應“每一寸土地都將用鮮血捍衛”。
外交層面的僵局讓局勢雪上加霜。25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的閉門會議未能達成共識,泰國堅持要求柬埔寨先停火再談判,柬埔寨則要求泰國撤出“占領的爭議地區”。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提出的“停火觀察員機制”遭雙方同時拒絕,凸顯出信任基礎的徹底崩塌。
此次沖突的直接導火索仍是柏威夏寺周邊的領土爭議。盡管1962年海牙國際法院已裁定該寺歸屬柬埔寨,但泰國認為寺區周邊4.6平方公里土地應屬本國,雙方在此后的62年間爆發過11次大規模沖突。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泰國正處于大選后的權力過渡期,軍方需要通過“強硬護土”凝聚民意;柬埔寨則面臨2025年大選,洪森政府同樣需要塑造“民族捍衛者”形象,國內政治需求讓領土爭議更難妥協。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雙方對沖突成本的誤判。泰國軍方或許低估了柬埔寨保衛爭議地區的決心——柬方近年軍費增長年均達7.3%,并從俄羅斯采購了大量先進武器;而柬埔寨可能誤判了泰國的反應烈度,忽視了其空軍與裝甲部隊的技術優勢。這種信息不對稱導致雙方在沖突初期均選擇升級而非退讓。
從地區安全視角看,沖突升級將嚴重沖擊東盟“無武力解決爭端”的原則。目前已有超過13萬泰國平民與3400個柬埔寨家庭逃離家園,邊境貿易中斷造成的經濟損失已超2億美元。若戰火持續,依賴跨境供應鏈的電子制造業將首當其沖,可能引發東南亞地區的產業震蕩。
截至發稿,泰柬邊境的炮擊聲仍未停歇。這場始于領土爭議的沖突,正被國內政治、軍力對比與外部調解乏力等多重因素推向危險邊緣。正如國際危機組織分析師所言:“當兩個國家都相信‘戰爭能解決問題’時,和平的窗口就會變得極其狹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