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25日),一股強盛的暖濕氣流覆蓋河南,多地公眾體驗了高溫與高濕疊加的“桑拿天”。
以省會鄭州為例,16時氣溫升至37℃,而體感溫度則因高濕度影響,攀升至近40℃。這種全天候的悶熱感,預示著新一輪高溫天氣的開啟。
根據省氣象臺最新預報,今日(7月26日),隨著副熱帶高壓進一步西伸增強,我省的高溫天氣勢力將再度增強,范圍也將從東部、南部、中西部部分地區,進一步擴大。預計未來三天,西北部、東部、東南部部分縣市最高氣溫將達到37至39℃。
值得注意的是,高溫并非未來天氣的唯一主角。我省北部、西部、南部等地正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冷暖空氣在此交匯,能量積聚,易觸發局地性的強對流天氣。
預報顯示,今天下午到夜里,安陽西部、新鄉西部、焦作、濟源、三門峽、洛陽、南陽西部等地有分散性陣雨、雷陣雨,局部或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
這種“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天氣格局將持續。明天,我省西部、東南部局部有陣雨、雷陣雨;27日,降水范圍轉移至北部、西部、南部局部;28日,東部、南部則可能出現分散性陣雨。
高溫天氣還帶來了另一項“烤”驗。氣象監測模型顯示,未來三天,在晴朗天氣影響下,我省中東部、南部以及中西部部分路段,午后路面溫度將超過62℃,局部路段甚至可達68℃以上。交通及應急部門提醒,公眾駕車出行需注意檢查車況,防范車輛爆胎風險,車內切勿放置香水、打火機等易燃易爆品。
為何近期天氣呈現出高溫與強對流頻發并存的特點?國家氣象中心主任金榮花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這與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直接相關,不是說天氣熱一點,雨下得大一點,就是極端天氣。極端天氣是對標氣候平均態來界定的,只有遠離平均態的才能叫“極端”。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大氣波動變得越來越劇烈,偏離氣候平均狀態的頻次就會增多,這也使得極端天氣事件更容易出現。” 金榮花解釋道,大氣系統如同被加熱的水,溫度升高導致其活動性增強,不穩定性加劇,從而更容易產生極端天氣。
這種不穩定性,也對天氣預報的精準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針對部分公眾感受到的“預報不準”問題,金榮花回應稱,天氣預報是基于現有數據和模型的預測科學,其準確性一直在持續提升。公眾感受的偏差,有時源于天氣系統本身的特性。
例如,預報中的“陣性大風”,其影響范圍具有很強的局地性和突發性,可能預報區域內出現了大風,但并未覆蓋到每一個具體地點。氣象部門正努力通過技術攻關和改進信息傳播方式,來縮小這種“信息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