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陰極銅表面質量,要多用眼睛認真觀察,用手去細摸和感觸,再根據表面紋路和長勢情況,判斷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時控制好添加劑的加入量并采取相應的措施。”7月23日,在五礦銅業(湖南)有限公司電解廠,全國勞模陸珍松在電解槽面上對新帶的徒弟鐘淇任手把手傳授操作技能。
陸珍松是五礦銅業(湖南)有限公司電解廠生產調度員。今年4月獲評全國勞模后,他主動向公司提出申請,參與勞模師徒結對活動,并與鐘淇任、廖斌、劉藝城三位青年職工簽訂“匠心傳承·人才強企”師徒結對協議,幫助青年職工成長成才。
“師傅在培養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要求我們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和探討,還要撰寫好課題論文。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培養,我們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都得到明顯提升,收獲滿滿。”陸珍松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能,讓徒弟鐘淇任的技能成長迅速,很快能在工作中獨當一面。
對陸珍松來說,刻苦學習鉆研是他30多年的不懈追求。在入職五礦銅業(湖南)有限公司前,陸珍松曾是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康家灣礦井下風爆工。沉重的風鉆機、潮濕悶熱的環境、巨大的噪聲和粉塵,讓他在艱苦的井下作業條件中磨煉出了堅強意志。
在一次打天井作業中,面對排眼難題,陸珍松咬牙堅持10個小時,成功完成打孔任務,取得很好的爆破效果,贏得了同事稱贊。他潛心鉆研風鉆技術,成為有色金屬行業技術創新能手,被稱為地層深處的“金剛鉆”。
2015年,陸珍松轉行至五礦銅業(湖南)有限公司電解廠。面對全新的煉銅領域,他沒有絲毫退縮,從零開始學習銅冶煉電解精煉技術,每天堅守現場進行生產協調和工作調度,及時掌握各種生產數據。
在電解槽面,他專注于控液位、測溫度、觀察陰極銅長勢,與團隊成員反復摸索實踐,創新總結了“槽面精細化管理操作法”,嚴格控制液位,確保液位精準到窗口下25—30毫米,并嚴格把關陰極板二次清洗流程,在“二周期六天時”增加一次對上沿粒子的清理作業,大幅減少上沿粒子對表面質量的影響。換裝作業時,槽內不合格陰極板做到及時剔除,針對間距調整不好的,及時進行糾偏。采用先進操作法,生產指標大幅提升,公司陰極銅電流效率從2020年的98.49%提高到2024年的98.87%,A級銅品級率從98.9%提升至99.13%,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陰極銅產量從11.49萬噸增至12.92萬噸,即使遭遇大修,產量仍逆勢上揚,成為支撐公司年度利潤破億的“硬核力量”。
令陸珍松印象深刻的是,2024年中國五礦重點管控項目電解挖潛改造提升項目建成。為確保該項目投產一次性成功,他連續57天堅守工作崗位,和團隊出色完成15000余米管道的12路管線一次性試壓合格,180個電解槽一次性試漏合格。在10260塊單重達80多斤的陰極板裝槽工作中,51歲的陸珍松沖鋒在前,和團隊成員一起抬板、裝板、校板,每天彎腰數千次,僅用8天便完成陰極板裝槽任務,助力項目提前63天竣工,產出了第一批合格陰極銅,助力公司年末增產7964噸、增收4.9億元。
從井下巷道到電解槽面,陸珍松工作場景變了,但不變的是扎根一線創新創造的匠心。“作為一名銅業匠人,我的責任和使命是用雙手打磨工藝、用匠心守護質量、用擔當書寫忠誠,努力培養更多能工巧匠,為企業高質量注入工匠力量。”陸珍松說。
(湖南工人報全媒體記者 王桂平)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