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亞洲杯的中國女籃表現,著實讓不少球迷心涼,三分命中率只有20%多,罰球也成了大問題,半決賽被日本女籃三分雨洗臉——對方16記三分,命中率近50%,而我們卻投不進也防不住,問題到底出在哪兒?這回,曾經的國手朱芳雨終于忍不住開了視頻炮轟,直指宮魯鳴教練那“萬次投籃訓練計劃是“擺爛式的表面功夫,他的話引發了球迷的熱議,類似“教條主義、“實戰不夠這樣的評價刷屏,情緒一度高漲。
問題來了,萬次投籃聽上去挺科學,數字感滿滿,但實際效果呢?朱芳雨一語中的地指出,定點投籃在高水平比賽中幾乎沒幾次機會,場上節奏快、對抗激烈,球員得學會帶球突破、急停跳投、側飛出手,訓練必須貼近實戰,練的是肌肉和空間記憶,而不是機械重復。你說巧不巧,日本女籃的訓練方法更注重實戰模擬,半場防守轉換、快速出手都有套路,才有了那場三分雨;而我們,卻還在死磕“萬次定點投籃,結果罰球都投不進,真不是技術差距,是方向錯了。
再看細節,宮魯鳴教練在云南昆明訓練基地安排了這套萬次投籃計劃,數量上沒得說,能量滿滿,但訓練內容單一,缺少對抗和變向的練習,導致球員上場面對高速防守時手腳發軟,動作生硬,投籃節奏跟不上比賽需要,這恰恰是戰術執行的致命傷。半決賽對陣日本,外線被對手逼得無所適從,防守壓力大,出手選擇也被限制,三分線外手感冰涼,罰球線上的緊張更暴露了心理和技術的雙重問題。
這背后其實折射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訓練理念的僵化與脫節,我們習慣用“量來衡量訓練成果,卻忽視了“質和“實戰適應性,這和職業化、國際化籃球的趨勢背道而馳,想靠死磕次數來提升水準,恐怕只能是“花拳繡腿,難怪球迷紛紛留言“萬次投籃就是做表面功夫“教條主義,甚至嘲諷“我們練的是花架子,日本練的是實戰。
說到底,女籃想真正崛起,訓練理念必須與時俱進,不能只盯著數字和重復動作,而要融入更多實戰元素,比如防守追防速度的訓練,突破后的出手選擇,跳投的角度和節奏變化,甚至心理素質的培養;這些才是比賽中真正決定勝負的關鍵。朱芳雨這番直言不諱,雖然有點“開撕的味道,但無疑戳中了癥結,也給教練組和管理層敲響了警鐘。
未來的中國女籃,能不能借此機會推動訓練方式改革,學學日本女籃的實戰化訓練,結合現代籃球的發展趨勢,培養出既有技術又有戰術適應力的球員,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球迷們的期待,不僅是勝利本身,更是看到女籃能在訓練和理念上真正突破自我,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朱芳雨的發聲不是簡單的情緒宣泄,而是基于比賽數據和訓練現狀的理性反思,他用事實說話,用對比揭短,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女籃的訓練方法究竟還該怎么走;這場關于“萬次投籃的爭論,或許正是女籃改革的起點,期待接下來能看到更接地氣、更科學、更符合實戰需求的訓練體系,畢竟,籃球場上沒有捷徑,只有不斷修正和前進,才能真正贏得尊重和榮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