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伊藤博文大家肯定十分熟悉這個人的名字,他是日本第一任首相,也是中日甲午戰爭的發動者,他被中國、朝鮮、韓國三個國家都視作仇人。而伊藤博文的結局可以說是大快人心,被朝鮮近代第一刺客安重根三槍擊斃,就連周總理對他評價道:“中朝人民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斗爭要從他說起。”
安重根被朝鮮和韓國分別稱為"愛國烈士"和"義士",他出生于朝鮮海州,出身名門順興安氏,祖父安仁壽是朝鮮王朝鎮海縣監,父親安泰勛是一名進士,是典型的貴族家庭。
安重根從小學習漢文,但是他不喜歡讀書,就喜歡舞刀弄槍。有人勸安重根:"汝之父以文章著名于現世,汝何故將無識下等之人自處乎?"安重根回答說:"汝之言是也,然試聽我言:昔楚霸王項羽曰:'書足以記姓名'云,而萬古英雄楚霸王之名譽,尚遺傳于千秋也。我不愿以學文著世,彼丈夫也,我丈夫也,汝等更勿勸我!"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后,日本打敗朝鮮的原宗主國——清朝,將中國勢力趕出朝鮮半島;隨后日本與俄國開始在朝鮮半島展開競爭,并于1904年爆發了以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為目的的日俄戰爭。
親眼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獸行后,安重根發誓要讓日本人血債血償!他探索了各種救國救民的道路,但是孤掌難鳴,他去過先后來到中國、俄國,嘗試了各種救國的途徑,但都是徒勞無功,毫無成效。
安重根曾分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并親自切斷了自己左手無名指的一個關節,用手指中流出的熱血在太極旗上書寫了"大韓獨立"四個漢字,并寫下"安重根"三字。
安重根等人決定采取暗殺手段,打擊日本侵略者氣焰,以恢復民族獨立。他們發誓三年內完成計劃,否則集體自殺來向國民謝罪。
1909年秋,安重根得知侵略朝鮮半島的元兇——伊藤博文要在哈爾濱舉行閱兵儀式,古語有云:擒賊先擒王,人生不得意的安重根準備只身一人去刺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10月26日一大早,安重根檢查了勃朗寧m1900式手槍,將8發子彈上膛。他換上西服外套,戴上鴨舌帽,把手槍放在右兜。
雖然當時戒備十分森嚴,但是安重根外貌裝束與日本人無異,就被他蒙混過關了。閱兵過程中,安重根斷定那個身材短小、黃面白發的老人就是伊藤博文。
心中不禁燃起熊熊怒火:“強奪鄰邦、殘害人命者,竟如此囂張,肆無忌憚!”檢閱完畢后,在距離伊藤博文5米左右的時候,安重根閃電般地掏出手槍,向伊藤射出了三發子彈。安重根害怕打錯人,又向伊藤博文邊上的日本人,開了四槍。
開完槍后,安重根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用俄語高呼三聲:“高麗亞烏拉!”然后從容被捕。伊藤博文后來因為內臟出血過多,于當天上午十點去世。
為了不累及同黨和家屬,安重根說整個行動都是他自己所為。1910年6月,安重根被宣判死刑。行刑前安重根坦然走上了絞刑臺,槍斃前還高呼:“高麗亞烏拉(萬歲)!”
安重根在監獄留下了200個大字條幅,包括"歲寒然后知松柏之不凋"、"國家安危,勞心焦思"、"人無遠慮,難成大業"、"見利思義,見危授命"等等,這些漢字寫成的作品突出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每完成一個書法條幅,安重根就將自己斷指的左手摁在作品上,落款都是"大韓國人安重根"。這個斷指的手掌已經成為了當代韓國民族主義的象征。
2013年在韓國首爾舉行的日韓足球賽上,韓國球迷為了抵制日本,拉起安重根的巨幅肖像以及用韓語寫的“忘記歷史的民族沒有未來”的橫幅。
2014年1月20日,日本政府發言人官菅義偉在例行記者會上就中國在哈爾濱火車站建設安重根義士紀念館一事向中國和韓國提出抗議,并稱安重根是“恐怖分子”。
直到今天日本人還視伊藤博文為民族英雄,就連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在公開場合把伊藤博文視為偉人,而把安重根看成“罪犯”,最后我想說一句“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