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不再隱忍。洪森的“背刺”,在“電話門”之后徹底撕破了兩人昔日的政治默契。
從政壇恩怨演變為國家沖突,泰國與柬埔寨的裝甲集群已在邊境對峙開火。中國試圖調停,卻遭他信婉拒。
他信不僅拒絕了北京的勸和,還公開表態要讓洪森“付出代價”。
就在這場外交博弈陷入僵局之時,泰國F-16騰空而起,柬軍BM-21火箭炮連夜轟炸,素林府的火光,已點燃整個中南半島的戰云。
這場由私人恩怨引爆的軍事沖突,正在朝更不可控的方向疾馳而去。
2025年6月,一通私下通話泄露成為整個風暴的開端。他信家族嫡系、泰國總理佩通坦與柬埔寨議長洪森通話內容被公之于眾。
電話中,佩通坦試圖聯手洪森壓制泰國軍方,卻被反手“出賣”。洪森泄露錄音,直接將佩通坦推入政治火海,導致其被迫辭去總理職務,僅保留一個文化部長的虛職。為泰黨陷入分裂危機,他信本人更是怒不可遏,將此事視為赤裸裸的背叛。
他信的怒火,不止是對洪森的私怨,更是對柬埔寨背離昔日合作的警告。他拒絕了多國勸和,尤其是中國提出的通過“東盟方式”調停的建議,稱“洪森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從那一刻起,泰國外交辭令的克制逐漸被強硬所取代,軍事指令隨之升級。
邊境的火藥味從2025年5月開始逐漸濃烈。泰柬邊界發生短暫交火,一名柬埔寨士兵中彈身亡,雖然雙方在事后都表示“誤解”,但緊張氣氛再無法回避。
更為致命的,是7月16日泰軍士兵在邊境踩雷受傷,泰方斷言這是柬軍新布設的地雷,隨即在邊境集結裝甲部隊和遠程火力。
2025年7月24日清晨,邊境局勢徹底失控。柬軍率先動用BM-21火箭炮襲擊泰國素林府,火箭彈擊中一座加油站,造成多名人員傷亡。
泰國迅速出動6架F-16戰機,對柬埔寨邊境兩處軍事設施發動精確空襲,摧毀彈藥庫與通信塔。戰火迅速蔓延,雙方不僅動用遠程火箭炮,還投入坦克、無人機進行地面作戰。
到7月25日,戰場演變為大規模裝甲對抗。柬軍派出T-55、59式老舊坦克迎戰泰軍T-84、M60與VT-4等現代化主戰坦克。
泰方一輛M60A1坦克被擊毀,而柬埔寨損失兩輛裝甲車及一門RM-70火箭炮。雙方均有傷亡,但柬軍損失尤為慘重,已有二十多名士兵陣亡,泰國方面則傷亡主要集中在平民區,死亡人數超過20人。
柬軍在夜間使用122毫米81式與90B式火箭炮持續炮擊泰境內目標,造成邊境居民大規模撤離。泰軍則動用300毫米遠程火箭炮進行反制,擊中柬軍發射陣地,造成重大破壞。
前線交火愈演愈烈,邊境村莊火光沖天,通訊信號斷斷續續,已有約13萬人被迫撤離。
泰國軍方高層公開表態稱,若局勢無法控制,將全面推進軍事打擊,直至迫使柬軍撤退。代理總理普坦在全國電視講話中表示,泰國不會容忍平民遭到“炮火與背叛”的雙重打擊。他還指責洪森“挑釁國家尊嚴”,并支持軍方在邊境的所有反制行動。
外交部迅速行動,泰國外長瑪里趕赴聯合國,控訴柬軍攻擊醫院和平民區,并指控其使用違禁武器。而他信則在社交媒體上發出強硬聲明,稱洪森“背叛了國王、背叛了人民”,并誓言將其“拉下神壇”。
他信的態度極為關鍵,作為泰國最具政治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的表態意味著這場沖突將很難通過傳統外交渠道結束。
柬方并未示弱。洪森在社交平臺貼出自己身處軍方指揮部的照片,否認逃亡傳言,并反控他信2004年在南部鎮壓穆斯林,引發大量平民傷亡。
他的兒子洪瑪奈現任柬埔寨首相,公開表示泰軍關閉寺廟、先行開火,是本次沖突的真正始作俑者。柬埔寨外交部長布拉索昆則分別向中國、美國等大國通報局勢,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
柬方還高調指控泰國使用集束炸彈,意圖在國際輿論場上爭取同情與支持。與此同時,中國外交部多次表態,呼吁雙方克制冷靜,強調應通過“東盟機制”解決爭端。
王毅外長親自會見東盟秘書長,并明確指出“殖民時代邊界劃分不清,是當前沖突的根源”,支持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出面調停。
東盟國家紛紛介入停火進程。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分別致電泰柬兩國領導人,敦促立即停火。越南外交部也公開呼吁雙方保持“極度克制”。
美國則在聲明中呼吁尊重國際法,雖然未明確批評泰國動用F-16戰機,但也未對其行為表示支持。俄羅斯則指出沖突根源在于“西方殖民者劃界”,暗指歐美難辭其咎。
輿論戰同步升級。泰國媒體炒作洪森“出逃”,并稱泰軍三天可攻陷金邊。柬埔寨則展示平民傷亡與撤離潮,意圖爭取國際同情。兩國網絡空間充滿仇恨言論,攻訐不斷。
中國在此局勢中面臨雙重考驗。若偏袒泰國,恐失柬埔寨這一親密盟友;若保持中立,則可能被視為不作為,給美日插手留下空隙。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表態傾向“勸和促談”,但始終避免“選邊站”,推動通過東盟平臺達成停火共識。
從兵力與裝備對比來看,柬埔寨在常規戰場上處于明顯劣勢。泰國軍費是其十倍,不僅擁有先進戰機與重型坦克,還具備遠程火力與電子戰能力。柬軍戰力老舊,空軍幾乎為零,防空系統薄弱,注定難以維持長期對抗。
但柬埔寨的策略并非與泰國硬碰硬,而是試圖通過“國際化”戰術,將沖突推向聯合國,獲得更多國際關注與介入。與之相對,泰方則希望通過強勢軍事壓制迫使柬方妥協,再以雙邊談判收場,避免長期陷入國際壓力。
這場沖突的背后,是政壇恩怨、主權爭議、國內政治動蕩與外交博弈的多重交織。“電話門”只是一個引爆點,掩藏不住兩國長期以來積壓的邊境問題和信任赤字。而今,當坦克炮口已經對準彼此時,和平的希望只能寄托于國際社會的高效調停。
未來數日,將決定這場沖突的走向。若東盟與中國的調停迅速落地,或可在邊境設立緩沖區、達成臨時停火協議。但若戰火繼續延燒,不排除局勢進一步升級,甚至引發地區安全連鎖反應。
從東南亞的地緣格局看,這場沖突不僅是兩國之爭,更是區域平衡的一次嚴重擾動。泰國作為中南半島的重要節點,其動向將牽動整個地區穩定。而中國的立場與行動,則將在未來發揮關鍵作用。
他信的怒火是否會燒毀和平的橋梁,洪森是否真能穩住國內與國際雙重壓力,泰柬這場交火是否只是開始,還是終局前的高峰——中南半島的命運,正在滾滾硝煙中改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