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平在馬里蘭大學一口氣把祖國踩到底,以為“自由空氣”能換來喝彩,結果美國人看完樂一樂,連個姓名都懶得記住。
深圳女孩穿上美軍軍裝,大喊要“向中國人開槍”,幾年后卻悄悄申請恢復中國國籍;鳳姐在美國餐館刷盤子,直播喊話“美國人民是親人”,最后承認“沒有朋友,只有歧視”。
她們一個個走上舞臺,扮演“反華樣板”,結果被用完即棄,連個謝幕都沒有。她們覺得自己贏得了尊重,實際上只是被人看笑話。
問題是:誰在寫這劇本?誰在導演這場戲?
小命換“自由”?她們的夢,美國人笑出了聲
2017年5月21日,馬里蘭大學畢業典禮現場。
楊舒平站上演講臺,開口第一句話就把自己祖國說得一文不值:“我在昆明出門需要戴口罩,在美國卻能大口呼吸‘自由的空氣’。”
掌聲響起。可這些掌聲不是給她的身份,而是給她表演的“準確”。她說美國空氣香甜,說美國是天堂,還說中國“教科書不可信”。那一刻,她以為自己贏得了全場,卻不知道,她贏得的,只是一頂合格工具人的帽子。
這番演講很快被剪輯上傳,短短兩天內全網播放超億次。社交媒體上,評論幾乎一邊倒:“她說的是她祖國的壞話,卻忘了她的護照上印著國徽。”
但真正戳破泡沫的,不是中國網友的憤怒,而是美國網友的冷漠。
一位美國用戶評論:“她罵自己國家取悅我們,可誰會尊重這樣的人?”
就連美國《紐約時報》也沒站在她這邊,反而輕描淡寫地稱她“觀點引爭議”,連名字都懶得標全。它被用完之后,就像一張廢紙扔進垃圾桶。
而那場她幻想中“被掌聲包圍”的典禮,背后藏著一段更復雜的背景。
馬里蘭大學,1992年起接受美國國務院資助,是美情報系統輸送意識形態的關鍵渠道之一。甚至還曾授予達賴“榮譽博士”,可見立場。楊舒平的演講稿,也由校方事先審核通過,目的明確:需要一個華人面孔來“親口攻擊中國”,才能顯得更有說服力。
這場“表演”結束了,楊舒平后來注銷了微博,也退出了中文社交平臺。
她終于明白,美國不缺演員,缺的是有用的角色。你演完了,后臺不會留人。
她的故事沒有結束,它只是開啟了下一個話題:
那些在美國大街小巷掙扎求生的中國女人,她們的人生,又是什么劇本?
鳳姐與“美軍女孩”:捧場的人沒幾個,看笑話的倒不少
鳳姐羅玉鳳,2010年“勇闖美國”。
她說自己“把美國人民當親人”,說自己在美國“受到平等尊重”。幾年后,她接受《紐約時報》采訪,卻承認:“在美國,我感到孤獨、壓抑,被人歧視。”
她終于說了實話。她曾在美國餐廳做服務員,也開過網店,靠直播維生。但她說:“沒有美國朋友。”
她想靠“自由”擺脫中國的束縛,結果在美國連個人都找不到搭話。
2018年,一位深圳女孩的故事更刺耳。
她加入了美軍,為的就是“拿綠卡”。在軍營,她曾公開叫囂:“愿為美國向中國人開槍。”
這話一出,美國人沒當回事,中國人卻記住了。
幾年后,她向中國大使館遞交申請:想恢復中國國籍。
這場荒唐的循環里,她走了一圈,自導自演,最后還是想回來。
美國收留她是因為她“效忠”,可一旦不夠用了,就隨時能換人。
這類案例在資料里不止一例。她們以為自己是“自由世界”的擁抱者,結果卻成了“白人優越感”的工具。
她們主動靠近,主動炫耀,以為說幾句“中國空氣不好”就能換到地位。
可在白人社會眼里,一個靠“踩自己”博存在感的黃皮膚女人,本身就不值得被尊重。
鳳姐在采訪中反復提到自己的“價值”,可記者沒有回應;深圳女孩遞交恢復國籍申請時,也沒有得到官方正面反饋。
現實已經給出答案:
你若失去根,就得不到家;你若出賣靈魂,就連身體也不會被珍惜。
講到這,問題就清晰了——她們之所以這么熱衷獻媚,是因為有人在背后系統訓練她們“如何表演”。
這事兒,要從哪所學校說起。
馬里蘭的“造星工廠”:工具人背后的劇本寫手
美國馬里蘭大學,名氣不算頂尖,地位卻很特殊。
1990年代起,這所大學就成了美國向亞洲輸出“話術人才”的中樞。背后牽線的,是曾任駐華大使的“李潔明”與情報系統。
他主持設立“全球華人事務中心”,每年培養大量說中文的“親美代言人”,專門派去香港、臺灣、東南亞,做意見領袖、做媒體人、做學者。
比如“張千帆”,早年因經濟拮據,申請德州大學政治學博士項目,被福特基金會全額資助。
學成歸來,他大力宣揚西方自由主義,反對一切國家干預、否定本國法制框架。
還有“仇和”,曾是地方政府官員,1995年前后被馬里蘭大學錄取,參與“政府治理培訓”,回國后推行“砸爛體制”的私有化改革,最終落馬。
這些人,手里拿著美國的“劇本”,口中說著“自由民主”,心里卻只想著“立人設、撈資源”。
楊舒平能上臺發言,不是她聰明,是因為她符合劇本要求。深圳女孩被挑中服役,不是她強壯,是因為她能打“感情牌”。鳳姐能上《紐約時報》,不是她名氣大,是因為她“標本價值高”。
這類女性,她們的共同點是:出生中國,言辭激烈,反應迅速,愿意迎合西方需要。
而她們的結局也高度統一:被利用、被消費、被丟棄。
從“自由空氣”到“孤獨生活”,從“愿意開槍”到“申請歸國”,從“全網熱議”到“集體沉寂”,她們的人生就像過期劇本,沒人再看。
參考資料:
在美中國留學生畢業演講引中美社交媒體熱議.人民網.2017-05-23.
武清:楊舒平的大學,竟長期從事反華情報與顛覆活動,與美國情報部門關系最密切.昆侖策.2017-05-24.
為入美籍加入美軍還叫囂向中國人開槍的深圳女孩,想恢復中國國籍.北京都市圈.2025-06-16.
鳳姐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我把美國人民當作親人 在這里受到了種族歧視.觀察者.2015-05-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