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117分鐘的《戲臺》,今天看來心里五味雜陳!
雖然是周六,但上座率并不高,和我一起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里以年輕人為主,100多個座位只坐了20多個人,還有幾個是孩子!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是因為陳佩斯三個字才愿意花錢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并不搞笑的喜劇電影《戲臺》!
過去30年里,陳佩斯老師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話劇舞臺上,在演藝圈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話劇表演含金量是最高的,能演好話劇的一定能拍好電影,但拍好電影的不一定能演好話劇!
陳佩斯是國人心中公認的小品王,人品藝品無可挑剔,大家愿意相信他拍出來的東西是值得一看的,可看完了《戲臺》之后,突然覺得:外界對他的期待值過高了,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
槽點一:話劇味兒太濃
話劇表演和影視劇表演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表演形式,孰高孰低,見仁見智
但有一點既然要拍電影,演員的表演就要符合絕大多數觀眾的預期
但在陳佩斯這部作品里,我們看到的全是浮夸的演技,從面部表情,到肢體動作,都極其夸張,這是典型的話劇式演出,這種表演風格如果出現在話劇舞臺上,觀眾會覺得很過癮,但如果出現在電影里,就有些不倫不類了
槽點二:方言太尬
黃渤和姜武說的是唐山話,其他人操持著一口標準的北京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受,在一部電影里,如果演員的口音頻繁的跳出跳進的話,會讓人覺得很亂
槽點三:叫春不斷
暑假檔,暑假檔,暑假檔,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既然陳佩斯今天選擇在暑假檔上映,就應該準備好迎接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
當所有的父母都在竭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孩子時,《戲臺》兩次出現叫春場面,那叫一個尷尬,真怕孩子們問“這是什么聲音”,雖然陳佩斯沒有給到床上的鏡頭,但姜武兩次點題!
槽點四:搞笑方式老套
這部戲的搞笑戲份幾乎都落在了黃渤身上,準確來說,是黃渤和尹正的身份被誤解時!
這種搞笑的方式沒問題,但多次使用就讓人覺得有些老套了,在《戲臺》之前,我們在《新龍門飛甲》《羞羞的鐵拳》《雙龍會》里都見過
槽點五:喜頭悲尾
幾十年前,陳佩斯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了小品“喜頭悲尾”怪象,在他看來,喜劇人之所以頻繁使用這種模式,是因為他們的技術能力不行
幾十年后,陳佩斯帶著自己打磨多年的電影歸來,但依舊沒有跳脫出“喜頭悲尾”四個字,電影結尾還是靠“藝人的本分”強行升華主題!
所以,如果大家把《戲臺》當成話劇來看,它是非常棒的,但如果是一部電影,會有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無論什么時候,一部商業電影想要拿到高票房,就要符合時代的審美,很顯然,陳佩斯沒有這么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