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這事兒,從特朗普第一次上臺就開始鬧騰,現在2025年他又回來了,第三輪談判馬上開打,這次地點選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簡單說,這場談判背景是之前5月份在日內瓦談成的協議,雙方互降了115%的關稅,其中24%部分暫緩執行90天,期限到8月1日?,F在美國那邊經濟壓力大,股市債市匯率都晃蕩,特朗普政府想通過這次談判延長暫緩期,或者干脆取消部分關稅,避免國內鬧出大亂子。
特朗普這人一向愛用關稅當武器,這次又點名三大員大將上陣,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貿易代表杰米森·格里爾,這仨人代表美方去和中國談。貝森特最近在采訪里放話,說中國要是繼續買俄羅斯和伊朗的石油,就得面臨500%的高關稅威脅。這話一出,全球都盯著看,中國外交部直接回擊,說能源合作是正常生意,不接受外部干涉。整個事兒邏輯上講,美國這是想一石多鳥,既緩解自家能源過剩,又逼中國在貿易上讓步,還順帶打擊俄羅斯和伊朗的經濟命脈。中國這邊態度硬氣,堅持貿易談貿易,別扯上地緣政治。眼下談判還沒正式開始,雙方已經在輿論上過招,這場惡斗估計會牽動全球供應鏈和油價波動。
先聊聊特朗普這號人物,他1946年生在紐約,從小跟著老爸搞房地產,家族生意起步于布魯克林的公寓出租。大學讀沃頓商學院,畢業后直接進家業,1970年代就把公司擴張到曼哈頓,建起特朗普大廈那種地標。1980年代涉足賭場,大西洋城開了幾家,但后來破產好幾次,1990年代初欠債幾十億,通過重組才爬起來。2000年代靠電視節目《學徒》翻身,節目里他那句“你被解雇了”成經典。政治上,2016年選總統時主打反移民和貿易保護,贏了后立刻對中國鋼鋁加稅,引發貿易戰。
2020年敗給拜登,但2024年卷土重來,又勝選,2025年1月就職。現在他凈資產幾十億,主要靠地產和高爾夫球場,生活上不喝酒不抽煙,睡眠少,愛吃快餐。特朗普政策上總強調美國優先,這次貿易談判前還簽了芬太尼法案,順帶感謝中國幫忙打擊毒品,這和他之前指責中國放任毒品流入的調子大不一樣。另外,他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時,說不介意菲律賓和中國走近,還計劃訪華,這讓馬科斯挺尷尬。政策層面,美國恢復了中國留學生簽證,取消了對華乙烷出口限制,芯片工具出口也松綁,這些都是談判前的小讓步,目的就是營造點友好氛圍,但骨子里還是想壓中國讓步。
再說斯科特·貝森特,這家伙是特朗普點名的財政部長,1962年生在南卡羅來納,耶魯畢業后進金融圈,1990年代在索羅斯基金干過大事,像1992年狙擊英鎊那次,他參與其中賺翻了。后來自己開對沖基金,Key Square集團,專注宏觀投資,資產管到幾十億。貝森特是財政保守派,強調減赤字促增長,2024年幫特朗普競選出謀劃策,2025年1月上任后,就管著美國預算和債務。7月21日,他在商業頻道采訪里直指中國是俄羅斯和伊朗石油大買家,破壞美國制裁,說這事兒得納入貿易談判,要中國承諾少買或不買,否則就加高關稅。
貝森特這要求其實是為美國頁巖油出口鋪路,美國能源過剩,賣給中國能賺大錢,還轉移國內對貿易政策失敗的注意力。從地緣上看,美國想切斷俄羅斯能源收入,逼它在烏克蘭問題上妥協,伊朗也得拆核設施。中國作為全球能源消費大國,和俄伊貿易讓美國打壓失效,所以貝森特這招是長臂管轄,干涉中國內政。中國外交部7月22日回應,說合作正常,反對單邊制裁,別混淆貿易和外交。
霍華德·盧特尼克是商務部長,1961年生在紐約長島,哈弗福德學院經濟學畢業,1983年進Cantor Fitzgerald當債券經紀,1991年成CEO。2001年9·11事件,公司總部在世貿中心,損失658名員工,包括他弟弟,但他重建公司,推出電子交易平臺eSpeed,業務擴展到全球。盧特尼克政治上先支持民主黨,捐過錢給希拉里,但后來轉投特朗普,2024年幫籌款,當過渡團隊主席。2025年2月確認上任,管出口管制和貿易促進。在這次談判中,他和貝森特、格里爾一道,代表特朗普態度。盧特尼克凈資產超15億,控股Cantor 60%股份,已婚有四個孩子。商務部在他領導下,最近取消了對華芯片銷售禁令,這算是談判籌碼,但核心還是想用能源問題換中國在市場準入和知識產權上的讓步。
杰米森·格里爾是貿易代表,大概1979或1980年生,華盛頓人,楊百翰大學和弗吉尼亞法學院畢業,當過空軍軍官,后進律師事務所專攻國際貿易。2017到2021年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當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的首席幕僚,參與中美談判。2021年后回律師行,處理反傾銷案。2025年2月27日確認上任,專注雙邊關稅執法。這次第三輪談判,他會和貝森特、盧特尼克一起,去斯德哥爾摩談。格里爾是摩門教徒,生活低調,有家庭。
整個事件發展到這兒,美國國會也在推相關法案,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領頭,7月24日消息,這法案獲85名議員支持,建議對買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鈾的國家征收500%關稅。格雷厄姆在國會高調說,要阻止印度等國支持普京。
印度政府回應,說能源需求是頭等大事,警告美國別雙標。法案叫《制裁俄羅斯法案2025》,由格雷厄姆和布盧門撒爾提出,早從4月就開始醞釀,5月有80多聯署,目的是給特朗普工具,壓俄羅斯在烏克蘭?;?。如果通過,會對全球貿易大沖擊,中國和印度是俄羅斯石油主要買家,2024年中國從俄進口石油超1億噸,占俄出口大頭。這關稅要是落實,美國進口從這些國家的貨就貴5倍,等于貿易壁壘,目的擠壓俄羅斯戰爭資金,但副作用是推高全球油價,美國消費者也遭殃。特朗普7月支持這法案,說要對買俄油國家加100%甚至更高關稅,除非俄羅斯同意和平協議。俄羅斯那邊聳聳肩,說關稅威脅不會影響他們經濟,莫斯科股市還穩著。
中美談判具體安排,7月28到29日在斯德哥爾摩,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帶隊,美方貝森特領銜。之前兩輪,一輪在日內瓦,談成互降關稅協議,另一輪細節不詳,但焦點是貿易平衡。特朗普政府知道單純關稅難讓中國在稀土等關鍵領域松口,所以用俄伊能源當籌碼。貝森特說,中國買受制裁伊朗油也得談,這擴大了范圍。美國頁巖油產業想高價賣給中國,緩解過剩,特朗普上臺后國內經濟爛攤子,能源行業壓力大,只有中國多進口才能救場。地緣博弈上,美國視俄羅斯和伊朗為對手,能源出口占他們經濟命脈大半,切斷中國買家就能逼妥協。中國立場明確,外交部強調貿易磋商別扯外交,拒絕不合理條件。如果談崩,美國可能真加關稅,但那會傷及自家盟友和全球經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