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4年前,美國空軍簽署新型彈射座椅獨家合同,開啟了下一代彈射座椅的競爭。2024年8月,空軍生命周期管理中心公布的一份“供應商信息征求概述”中,美軍希望為F-15、F-16、F-22和B-1四種飛機提供符合安全與可持續的彈射座椅。
2023年9月5日,田納西州阿諾德空軍基地的風洞進行ACES-V彈射座椅改進型的測試。
目前,這4種飛機均配備由柯林斯航空航天公司生產的ACESⅡ彈射座椅。2019年,美國空軍授予了該公司新的ACES 5彈射座椅合同,為獨家供應,并宣稱柯林斯是“唯一一家能夠滿足政府最低要求的公司”。
2020年10月,柯林斯公司簽署了一項價值7億美元的交易合同,涵蓋了這四種戰機以及A-10的彈射座椅。如今,對新型彈射座椅的開發需求由多種因素驅動。
ACESⅡ彈射座椅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此后雖然進行了升級和改進,但其維護工作整體上難度較大,需要先拆卸飛機的風擋和其他配套設備,增加了復雜度,不利于緊急作戰時的快速部署。
2022年3月,美國空軍參謀第20組件維修中隊出口技術員Ryan Banke中士在南卡羅來納州空軍基地為F-16飛機安裝彈射座椅和座艙蓋。
由于彈射座椅可能會對飛行員造成一些傷害,因此各種新型彈射防護救生技術應運而生,以減少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在飛機被拋出時遭受的傷害。
蘇制米格-21等老式戰斗機采用的是帶離式彈射座椅。這種彈射座椅不適合我國飛行員的生理特征。我國飛行員的上半身高于蘇聯飛行員,一旦彈射,頭部可能會率先高速撞擊座艙蓋,存在致命隱患。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開始研發敞開式彈射座椅,對應型號則分別裝備到國產殲7、殲8系列戰斗機上。
柯林斯的ACES 5和馬丁-貝克的US18E等新型彈射座椅,可以承載不同體重的飛行員彈射,并配備保護飛行員頭部、頸部、手臂和腿部的系統。
籌謀已久的彈射座椅
近十年,美國空軍一直在關注ACESⅡ的替代品。2016年,空軍生命周期管理中心就為下一代彈射座椅發布了需求概述,并在同年更新了逃生系統安全標準,隨后在2019年又發布了另一份“來源尋求”概述。
最新的“來源尋求”文件對飛行員體重、平飛條件下的彈射表現以及發生重大傷害的概率提出了類似的要求,但提高了戰斗機在翻滾、俯仰或下沉時進行低空逃生的最低高度要求,減輕了制造商的負擔。
2019年發布需求文件后,美國空軍收到柯林斯宇航與馬丁-貝克的標書,最終確定由柯林斯為其制造彈射座椅。此前的彈射座椅由馬丁-貝克制造,并安裝在F-35、T-6、T-38和A-29。出口型F-16 Block70上,安裝了最新的US18E型彈射座椅。
馬丁-貝克公司的US18E彈射座椅正進行地面火箭滑車測試
事故導致測試進度延誤?
柯林斯宇航的ACES 5彈射系統已被選定用于新型T-7A教練機,但在測試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導致測試進度延誤。測試結果顯示,降落傘打開時,逃生系統發生了不安全的減速現象,可能導致飛行員面罩被撕裂,引發腦震蕩。
T-7A教練機
但內部消息稱,美國空軍使用的撞擊假人可能存在問題,對測試結果質疑。消息人士稱,經重新評估的數據表明,這些座椅符合相關要求。
不過2021年,ACESⅡ系統曾遭到審查,當時一名F-16飛行員在緊急著陸中彈射座椅未能啟動,最終不幸遇難。隨后的一份報告將責任歸咎于彈射座椅中的數字恢復序列器(Digital Recovery Sequencer),當時整個機隊更換了這一組件。
自那以后,多名飛行員成功從裝有ACESⅡ座椅的飛機上順利逃生。2023年5月,一名美國F-16飛行員在韓國上空成功彈射,這是第703名利用該座椅成功逃生的機組人員。2024年1月,一架B-1轟炸機在南達科他州埃利斯沃思空軍基地緊急著陸時,機上的4名機組人員順利完成彈射逃生。
馬丁-貝克公司的座椅同樣曾遭受質疑。2022年7月,由于其彈射座椅存在潛在問題,美國空軍暫時停飛了F-35戰斗機。同年5月,T-6教練機在地面停放期間,一位教官飛行員的彈射座椅發生故障,不幸喪命。
對此,馬丁-貝克發表聲明稱彈射座椅并未直接導致故障發生。此外,該公司還強調,其產品迄今已成功實施“7728次”救援,其中“3601次”為美國飛行員。從F-35戰斗機投入使用以來,該型號US16E彈射座椅已經拯救了9位勇敢的飛行員。
訂購
風上風云|云端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