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記者 李婉清)7月26日報道 7月26日,“不可思‘遺’·萌創千年——大熊貓IP賦能非遺活動”在成都市熊貓郵局舉行。此次活動由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化創意創新聯盟、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指導,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成都小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成都今之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吸引了來自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管理局)、四川省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等單位和院校,以及非遺技藝國家級傳承人、熊貓插畫師、文創設計師及研究生代表共60余人參與。
作為我國國寶,大熊貓是世界級IP,而蜀錦等非遺則是天府文化的核心IP。此次活動以“大熊貓IP賦能非遺”為核心,旨在推動傳統非遺與現代IP的融合創新。
致辭環節中,相關人士圍繞這一核心方向發表觀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張黎明指出,大熊貓IP賦能非遺,是“萌態熊貓”與“千年蜀錦”的對話,踐行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念,更能弘揚生態文化,讓非遺在時代中重生。他還提出“以生態為根,鑄文化之魂”“以創新為刃,破發展之局”的建設性意見。
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化創意創新聯盟秘書長楊蛟表示,在市場變革和消費習慣改變的背景下,打造超級IP是滿足消費者物質與精神需求的重要內涵。大熊貓與非遺的“王炸”組合,有望在各方運作下實現文化與市場雙贏,推動“萌態熊貓+千年蜀錦”從符號嫁接邁向文化產業共生,為全國非遺IP化提供“成都范式”“熊貓模式”。
活動現場,熊貓郵局負責人唐曉作《熊貓郵局不可思“遺”非遺文創介紹》主旨報告,分享了非遺文創轉化的實踐案例。作為在蓉央企打造的文創品牌,熊貓郵局多年深耕非遺文創領域,將蜀錦、皮影、糖畫、川劇變臉等四川非遺轉化為多樣文創產品,并依托郵政特色,將非遺元素與郵票創意融合開發特色郵品,通過全國銷售渠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非遺“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生動范例。
在隨后的圓桌對話環節,高校代表、非遺傳承人、產業界人士分別從前沿探索、匠心堅守、創新實踐等角度展開交流,見證了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意的碰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