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點放學的鈴聲一響,校門口擠滿的卻是銀發族,這個場景戳中多少職場父母的心窩子?
人民日報都看不下去,直接發話點評這事,背后是打工人接娃難題早就從家庭矛盾升級成社會問題。
要我說,這根本不是家長矯情,而是整個系統在逼著年輕人做單選題。
北京朝陽區某小學門口,五點五十沖過來的家長基本都得吃閉門羹。
教育局文件寫得挺漂亮,課后托管到六點,可實際看管老師到點就鎖門走人。
有家長拍到孩子蹲在保安亭寫作業,保安大叔還得幫忙盯監控找家長。
就這操作,教育局今年還被評為"群眾滿意單位",魔幻現實算是玩明白了。
企業喊著要人文關懷,搞彈性工作制跟搞特赦似的。某大廠表面上允許四點接娃,轉頭就把早退記錄算進季度考評。深圳搞出個"育兒假抵扣加班時長"的政策,結果員工申請時才發現,想抵扣得先證明自己確實加了班。這不就是讓打工人自己舉證996違法?完美閉環了屬于是。
專家建議倒是滿天飛。有說讓老人帶娃給補貼的,也不看看現在農村七十歲老頭老太還在種地賺藥費。有說多建托育機構的,杭州某高端托育中心一個月收費八千八,監控攝像頭都是德國進口的,問題是普通家長連國產攝像頭都用不起。最絕的是某教授提議學校開夜間課堂,合著孩子白天上學晚上還得陪家長加班,直接開啟雙倍耗電模式。
看看人家國外怎么破局的。日本小學標配"學童保育",老師陪著寫作業到晚上七點,政府報銷70%費用。法國企業必須提供育兒時間銀行,接娃早退的時間能用周末加班補回來。咱這兒倒好,社區服務中心下午五點準時下班,比小學放學還積極。商場倒是聰明,搞付費游樂區一小時八十,明擺著薅家長羊毛。
這事真不能全怪家長躺平。去年生育津貼發放拖了八個月,今年幼兒園漲價通知倒是準時送達。有家長算過賬,二線城市養個娃到小學畢業要花68萬,其中三分之一是給各路托管機構交的"時間稅"。現在年輕人不是不想生,是怕生了就得在公司和學校之間跑成閃電俠,月底工資全填進油費和遲到扣款里。
聽說上海搞了個家長互助群,二十個家庭拼單請大學生看孩子。結果被社區舉報成非法補習班,理由是"可能存在消防安全隱患"。轉頭社區自己開了官方托管班,收費翻三倍不說,還得提前三個月搖號。果然宇宙的盡頭是搖號,養娃的盡頭是氪金。
說白了這事就是死循環。學校不敢留孩子怕擔責,公司準點下班算曠工,專家建議生三胎倒是積極。真要解決問題,得讓企業別拿彈性工作當福利,街道別把托育機構當擺設。什么時候學校四點半的鈴聲能和寫字樓六點的下班鈴對上頻,年輕人才敢放心生娃。否則人民日報再發十篇評論,也架不住家長在晚高峰的車流里繼續崩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