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網(wǎng)發(fā)布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文章觀點僅供參考,所涉及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為提高文章流暢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編譯,讀者請自行辯解!如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
【仁川登陸后人民軍潰敗謎題】
1950年9月,仁川港的登陸艇剛撕開朝鮮半島防線那會兒,朝鮮人民軍還帶著蘇聯(lián)給的好裝備往南沖,漢城、大田早打下來了,把敵軍擠在釜山港動彈不得。
誰能想到,這支剛把對手逼到海邊的部隊,說垮就垮了——不到兩個月,近20萬兵力一路往北跑,最后只剩4萬人退到鴨綠江邊。
裝備明明碾壓,怎么就潰不成軍了?
更邪門的是,1950年10月志愿軍入朝,第二次戰(zhàn)役里一場仗就干掉美軍2.4萬,這數(shù)兒快趕上人民軍打了三年才殲美的3萬。
同樣是打美軍,為啥裝備差的反而打得更狠?
【人民軍師團火力超志愿軍】
要說人民軍的裝備,那可不是一般的“豪華”。就拿他們的一個滿編師團來說,1.1萬到1.2萬人的兵力,手里握著的家伙什能讓當時不少軍隊眼饞:12門122毫米榴彈炮擺在那兒,光炮口直徑就比志愿軍的山炮粗一圈;36門76毫米加農(nóng)炮跟著,平射打坦克、曲射轟陣地都拿手;還有12門SU-76自行火炮,履帶“哐當哐當”開起來,在朝鮮半島的土路上比卡車還靈活。
往下到團級單位,18門120毫米迫擊炮能把炮彈扔到五六公里外,42門反坦克炮支棱起來,連美軍的謝爾曼坦克見了都得繞著走。全軍算下來,150輛T-34/85坦克更是鋼鐵洪流,炮管閃著冷光,當年在歐洲戰(zhàn)場都是打硬仗的主兒。
這么算下來,一個師團的火力頂?shù)蒙现驹杠娙齻€軍——畢竟那會兒志愿軍一個軍湊齊36門山炮都得精打細算。靠著這些蘇聯(lián)援助的精良裝備,人民軍當初一路南下確實順風順水,漢城沒費多少勁就拿下來了,大田的守軍被榴彈炮轟得抬不起頭,最后硬是把敵軍壓縮到釜山港那一小塊地方,眼看就要把對手趕下海。
【38軍“萬國牌”武器庫】
跟人民軍那套比起來,志愿軍的裝備簡直像湊數(shù)的——就說38軍吧,近五萬人的隊伍,手里拿的一萬多支步槍大多是日本貨,三千支沖鋒槍也沒個統(tǒng)一型號,美式、國產(chǎn)的混著用,零件都配不上。
重武器更寒磣,翻遍家底就36門75毫米山炮,迫擊炮倒是有幾門,炮彈打一顆少一顆。
這"萬國牌"武器庫,別說跟美軍比,連人民軍一個師團的火力零頭都趕不上。
可就是這群扛著雜牌子槍的兵,后來在朝鮮戰(zhàn)場上打出的戰(zhàn)績,讓誰都沒想到。
【人民軍與志愿軍殲敵對比】
三年打下來,人民軍總共殲滅美軍也就3萬左右;可志愿軍入朝才第二個月,第二次戰(zhàn)役里一仗就干掉聯(lián)合國軍3.5萬,光美軍就占了2.4萬——這一仗美軍損失,就快追上人民軍打了三年的總數(shù)。
那會兒志愿軍投入40來萬人,對面聯(lián)合國軍42萬,兵力差不多,裝備差了一大截,可長津湖的冰天雪地里、三所里的公路邊,硬是把美軍打懵了。
同樣是面對美軍,為啥一邊打了三年才湊夠3萬殲敵數(shù),一邊一仗就干出2.4萬美軍傷亡?
【蘇聯(lián)進攻與“三三制”戰(zhàn)場魔術】
說到底,這差距還得從戰(zhàn)術上找。
人民軍打仗,學的是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那套大兵團正面對攻,部隊擺開架勢往前沖,可美軍飛機在天上盯著,炮陣地剛架起來就被炸,進攻隊形擠成一團,成了活靶子。
志愿軍不這么干。
用“三三制”把班拆成三個小組,三人一組互相掩護,鉆山溝繞林子,專挑晚上摸上去,近戰(zhàn)拼刺刀扔手榴彈,讓美軍的大炮坦克成了擺設,穿插部隊像尖刀插敵人后方,把敵人切成小塊,零敲牛皮糖似的慢慢啃,靠著地形和夜色,硬是把火力優(yōu)勢給磨沒了。
【速成軍官與長征老兵指揮對決】
人民軍的核心戰(zhàn)力,說到底還是那三個從解放軍移交過去的朝鮮族師——原本是東北野戰(zhàn)軍的部隊,論戰(zhàn)斗力在四野里只能算中下等。
這些部隊的指揮官,大多是蘇聯(lián)軍校速成班出來的,課本上學的是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大兵團作戰(zhàn),可真到了朝鮮戰(zhàn)場,美軍飛機一炸、坦克一沖,課本上的戰(zhàn)術就不管用了。
反觀志愿軍首批入朝的38軍、39軍、40軍,那都是四野響當當?shù)摹拔寤ⅰ本J。從連長到師長,哪個不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連長可能打過平型關,營長攻過錦州城頭;師長當年在遼沈戰(zhàn)役里指揮過萬人大穿插,槍林彈雨里摸爬滾打十幾年,閉著眼睛都知道炮彈從哪個方向來。
就拿打穿插來說,人民軍軍官拿著地圖按直線推進,遇到美軍阻擊就慌了神;志愿軍干部帶著隊伍鉆山溝、繞公路,白天躲轟炸,晚上摸營哨,硬生生把美軍防線撕開個口子——這就是速成軍官和長征老兵的差別。
【實戰(zhàn)驗證:從裝備到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密碼】
人民軍的兵員大多是臨時征召的農(nóng)民,訓練沒幾個月就拉上戰(zhàn)場,手里握著好裝備卻不會用,一遇美軍空襲就慌了神,重武器丟得到處都是——T-34坦克陷在泥里沒人管,榴彈炮剛打幾發(fā)就被飛機炸成廢鐵。
可志愿軍不一樣,都是從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里打出來的老兵,知道怎么把爛裝備用到極致。長津湖的雪地里,戰(zhàn)士們凍成冰雕還保持著瞄準姿勢,就為了堵住美軍退路;上甘嶺坑道里沒水沒糧,靠人背馬馱把彈藥送上去,硬是沒讓美軍突破防線。
后勤上,人民軍仗著蘇聯(lián)援助,彈藥打光了就等補給,可美軍把運輸線一炸,前線立馬斷了頓。志愿軍搞“鋼鐵運輸線”,夜里汽車頂著轟炸往前送物資,白天藏進山洞躲飛機,還發(fā)明“分段接力”,兵站離前線就幾里地,彈藥糧食隨打隨補。打起仗來,戰(zhàn)士們撿起美軍丟下的卡賓槍、罐頭就用,邊打邊補充裝備,把“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玩得溜。
說到底,人民軍輸就輸在太依賴紙面裝備,以為有了蘇聯(lián)大炮坦克就能贏,卻忘了打仗靠的是活人。志愿軍沒好裝備,可干部是長征里爬過雪山的,戰(zhàn)士是遼沈戰(zhàn)役里拼過刺刀的,戰(zhàn)術能跟著戰(zhàn)場變,士氣能頂住炮彈炸,這才是真正的“實戰(zhàn)基因”——不是倉庫里的炮管多粗,而是骨子里能不能扛住硬仗,能不能把每一分力氣都用在刀刃上。裝備能靠援助,可血火里熬出來的打仗本事,只能自己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