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上甘嶺戰役爆發,志愿軍用了40多天,把美軍按在597.9和537.7兩個高地上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戰后,美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被解職;遠在臺灣的蔣介石聽到這個勁爆消息,竟發出一句“大實話”,不是我蔣介石太弱,而是解放軍打起仗來太強。
上甘嶺戰役究竟有多慘烈?
10月12日,敵人率先對我軍駐守的五圣山展開大規模炮擊,短短兩天,向陣地傾瀉了幾十萬發炮彈。
14日凌晨,美軍集中6萬余人,配合滿天炸彈,從上甘嶺正面撲了過來。597.9高地成了主攻目標,537.7北山高地也在掃射范圍之內。
“事關全局,寸土必爭,一定要守住上甘嶺!”軍長秦基偉下令。
戰斗第一天,美軍發動了40多次進攻;白天槍聲震天,夜里火光映山;炮彈把山頭炸得坑坑洼洼,巖石被炸成了粉末,積成了一米厚的灰塵。
可惜,除了9號陣地還牢牢掌握在我軍手里,剩下的表面陣地都先后丟失。
傷亡慘重的守軍被迫撤進坑道,打算留得青山在,才有再戰之力。
10月18日和19日,敵人不甘心,僅用白天就再次奪回了兩個高地的部分表面陣地,而后用毒氣彈、鐵絲網、炸彈封堵坑道出口,想把我們活埋。
坑道里,水缸被炸破,水嚴重不足;地下空氣又悶又渾,一股硝煙混著血腥味,餅干一吃就塞在喉嚨里。
可不怕死的志愿軍戰士,白天被逼到坑道里養傷,夜里又重新打出來;有夜戰英雄說:“表面陣地在白天丟了,夜里就再拿回來。”
連續五天,大家就在坑道里捱著,哪怕腳底踩到人骨,也要靠炸藥包給自己打開一條血路。
0號陣地一直拿不下來,阻礙了奪取597.9主峰的整個計劃。就在最危急關頭,爆破手黃繼光站了出來。
手里沒子彈、身上帶著傷,他咬破了手指,把鮮血寫在胸前,轉身撲向敵人的機槍口。
血肉之軀當人肉掩體,機槍口被牢牢壓住了,掩護了后續部隊一舉奪回了陣地。
黃繼光犧牲了,他的舍身堵槍眼,換來了整座高地的勝利。
10月30日,第十五軍制定了反擊計劃:先不急著上峰,只在山腳附近積蓄火力,等敵人以為我們要投降、又把增援部隊拉上來時,再一舉殲滅。
炮兵先給了敵人一個“宣泄”:30日下午,597.9和537.7陣地全線遭到炮火覆蓋,土塊飛起,槍眼全被炸毀。
30日晚10點25分,步兵突擊隊從坑道里沖出,多路合擊,配合炮火支援,部隊像潮水一樣涌上去。
五個小時內,597.9高地被拿下;537.7北山高地,也在總攻前夕先一步收復。敵人不甘心,依舊瘋狂反撲,但到11月25日,29次大規模攻堅戰的最后一場,537.7高地也再次落入志愿軍手中。
整整43天,山頭上槍聲、炮聲沒斷過;志愿軍付出了11529人傷亡的代價,擊斃美軍及“聯合國軍”25498名。
范佛里特被解職,他打算一天拿下的高地,變成了40多天的血拼;美國明白了,機械化裝備并不能決定一切,戰場的勝負,還得取決于士兵的信念和意志。
戰役結束后,遠在臺灣的蔣介石坐在辦公室里,默默思考良久,然后拿起電話說:“不是我蔣介石太弱,而是解放軍打起仗來太強?!?/p>
聽得電話那頭鴉雀無聲,他的心里大概也承認:自己反攻大陸的最后一絲幻想,隨著上甘嶺的炮聲,一起被炸得粉身碎骨。
上甘嶺大捷的影響,遠遠不止一座小山包的得失。
美軍從此收斂了主動進攻的姿態,再也沒敢動用營級以上規模的攻勢;第十五軍從“二等部隊”一躍成為解放軍一等主力。
1961年改編為空降兵軍時,劉亞樓上將毫不猶豫地選了他們,“他們打出了國威,全世界都知道有個第十五軍!”
秦基偉隨后一路升至國防部長,黃繼光被追授特等功,成為家喻戶曉的英烈。
信息來源:參考資料《朝鮮戰爭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