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到8月初,豫皖蘇魯交界要連陰天了。
天氣預報說雨量不大,可對旱地里的莊稼是場及時救兵。烈日烤了這么久,玉米葉子卷成筒,花生苗蔫巴巴的,就盼著老天爺灑水。
但田里的秸稈讓人心生擔憂,去年的玉米桿、今年的麥稈還沒咋降解。表層秸稈在大日頭下,把地溫烘得更高,土里的水跑更快了。埋在底下的秸稈沒爛透,反倒讓土壤存不住水,旱情跟著加重。
咱農民都知道秸稈還田是好事,可量過了頭就得留意。農技上說,一畝地秸稈別超過250公斤,不然爛不透還招毛病。
可往年都是收多少碎多少埋地里,誰曾想過給土地減減負?現在當務之急是抗旱保苗,等雨的空當得趕緊動起來。有條件的地方,抓緊把地里過量的秸稈清一清,別堆在地表曬著。
沒條件的老鄉,試試深翻土地,把秸稈埋到30厘米底下,讓它好好發酵。深翻時打破犁底層,土層厚了蓄水能力也強,往后抗旱更有底氣。當然,咱也得信科學,多跟村里農技員請教,別憑老經驗蠻干。
這次陰雨是個轉機,雖說雨不大,配上人工增雨或許能解燃眉之急。
但長遠看,秸稈還田得講究法子,量合適、埋得深,才能肥地不添亂。
地里的莊稼是咱的心血,天氣咱管不了,田里的活計可不能馬虎。接下來幾天多盯著天氣預報,該整地整地,該清秸稈清秸稈。
有啥不懂的,鎮上農技站電話隨時能打,別等著問題攢大了才著急。老一輩看天種地的經驗不能丟,現在更得加上科學法子,雙管齊下。這場連陰天要是順順當當下來,秋莊稼還有指望,可別錯過了農時。
秸稈還田的講究,其實是給土地定規矩,規矩好了,地才不會跟咱鬧脾氣。咱農民最懂土地,只要用心琢磨,總能找到讓莊稼長得好的門道。眼下先盼著雨能多下點、久點,給旱透的地潤潤,給咱心里壓壓火。
等這場雨過了,咱再好好拾掇地里的秸稈,讓土地明年更有勁。莊稼喝水要趁早,田間管理別等靠,咱多上心,收成才能有盼頭。關注后續天氣變化,跟著農時走,土地不會虧待勤快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