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社會近日卷入一場震動全國的丑聞。李在明總統罕見地表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并下令國會徹查。起因是一段刺痛人心的視頻:工廠內,一位斯里蘭卡籍勞工被同事用塑料膜捆綁在一摞磚頭上,接著被叉車整體吊起,在半空旋轉移動數分鐘。期間,有韓國員工拍攝視頻、嬉笑辱罵,無人制止。
事件曝光后,總統李在明公開認定為“不可容忍的暴力”,并在內閣會議指示多部門聯合調查。他強調必須嚴懲所有責任人,并出臺切實措施預防類似情況。
但涉事企業僅以“員工玩笑”解釋,將涉事員工停職,向受害工人發放百萬韓元慰問金,卻無力平息社會憤怒。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直言,這種輕描淡寫是在傷口撒鹽,批評企業未盡社會責任。
此案暴露出韓國外籍勞工的深層困境。外籍勞工早已成為韓國生產基層的重要支撐。截至2024年6月,全國登記的外籍勞工數已達178萬,占總就業人口約3.2%。
制造業中,侵犯勞工權益的事件屢見不鮮。從官方統計可見,外籍工人在職場上的死亡率遠高于本地工人,僅2021年死亡事故中,外籍員工比例就超過意外總數的18%。
現實里,外籍工人多聚集在僻遠的工廠、農場、漁村,從事高強度體力和危險崗位。尼泊爾、柬埔寨、泰國籍工人的工作環境常達到難以想象的惡劣程度,有人宿舍設在農場塑料大棚、生活條件極度簡陋。更有甚者,牲口圈化作長期住宿點,安全與健康毫無保障。
凍死、中毒致死等慘劇時有發生。韓國勞工支援機構數據顯示,僅近三年收到虐待投訴237宗,但正式立案處罰寥寥無幾。
中國勞工在其中數量最多,也是韓國底層勞動市場的骨干力量。韓國2024年計劃引進16.5萬外籍員工,中國工人占據首位。京畿道電池廠火災導致17名中國工人死亡,再次凸顯群體易受傷害的現狀。
大量中國工人實際月薪不足當地同工水準,還要交中介費,實際收入被大幅削減。同時,他們日常面臨歧視、限制語言交流、遭受無理呵斥。很多人直言,“在韓國沒有見過帶笑容離開的中國同胞”。
韓國長期實施“雇傭許可制度”。在此體系下,外籍工人在三年內不得自行更換雇主,即便遭遇欠薪、虐待也難以舉報。據統計,僅24%的外籍勞工已加入工會,想維權渠道極其有限。由此導致勞資關系嚴重失衡,一旦遭遇侵權,工人處境異常被動。
這起丑聞引發韓國輿論爆發不滿。24小時內,超過20萬人在總統府網站請愿,要求公正處理和嚴懲施暴者。李在明承諾改善外籍勞工生活與工作條件。但根源性改變難度極大。法律可以頒布,思想與社會歧視很難即刻扭轉。只要“低人一等”的觀念未有根本轉變,實際效果注定有限。這是結構性問題,也無非權宜之計能立見成效。
未來一段時間,韓國外籍勞工問題恐將持續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相關改革壓力也將進一步加大。政府與企業的舉措與實際執行情況值得繼續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