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最近動靜不少。先是總統李在明說,不參加中國 9 月 3 日的大閱兵。沒過幾天,就宣布要對中國鋼鐵加稅。這兩件事湊一塊兒,看著簡單,其實里面門道多著呢。
韓聯社去問政府官員,人家也不直接說為啥,就念叨著李在明不去挺合適的,畢竟美韓關系更重要。
按外交上的規矩,總統不去,國會議長禹元植頂上也行啊。可大伙兒都覺得,這就是故意想疏遠中國。李在明還特意找了老前輩金鐘仁見面,說自己根本不是啥 “親華派”,生怕美國那邊覺得他偏向中國。這一下,之前盼著他能改善中韓關系的人,都挺失望的。
關鍵是這節骨眼上,7 月 25 號韓國突然說,要對中國的碳鋼和熱軋鋼加稅,幅度在 28% 到 33% 之間。表面看,這事早就開始調查了,跟李在明沒關系,可大家還是會往最近這些事上琢磨。你看越南,剛跟美國簽了關稅協議,也對中國鋼鐵加稅,好多人都說這是選邊站美國。那韓國現在這么干,是不是也一個意思?
其實韓國政府現在挺難的。他們想在 8 月 1 號前跟美國把關稅的事談妥,但有兩條底線不能碰:大米和牛肉。韓國從 2008 年起,就不讓美國 30 個月以上的牛肉進來,怕有瘋牛病。大米就更護得嚴實了,超過配額的部分,直接收 513% 的稅。國內的農民和搞養殖的早就放話了,要是在這兩件事上松口,他們肯定要鬧起來。
所以韓國可能想了個折中辦法,挑了中國出口量小的鋼鐵產品下手。中國去年一共出口 1.17 億噸鋼,對韓國的熱軋鋼才占 1.3%。這樣一來,損失不算大,又能讓美國看到態度。但要說起來,李在明和前任總統尹錫悅其實差不太多,都是想在中美之間找平衡,無非是偏向誰多一點的區別。
最近這幾個月,韓國貿易委員會總翻舊賬,把加稅的事往前任總統尹錫悅頭上推,顯得現在的政府挺無辜。可真要論起來,他們大概還是想兩邊都不得罪。但美國那邊催得緊,韓國得在 8 月前拿出點成果,不然后面談判更難。
網上不少人在聊這事。有人說:“剛說不參加閱兵,轉頭就加稅,這不就是給美國遞投名狀嗎?” 也有人說:“夾在中美中間也不容易,兩邊都不想得罪,只能找這種小事做做文章。” 還有人擔心:“鋼鐵加稅,最后會不會影響到咱們買東西?”
說到底,韓國現在就是夾在中美中間,動彈都得小心。既想把美韓關系穩住,又怕國內農民和養殖戶鬧起來。最后只能找些小動作表表態,比如對中國鋼鐵加稅,反正數額也不大。現在就這么個情況,接下來會咋樣,誰也說不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