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怎么都沒有想到,自己連民進黨當局的“行政資源”都投進去了,換來的卻是徹徹底底的慘敗,他在島內的“執政地位”已經很難被保住。然而,這場島內的“政壇決戰”,不僅綠營是輸家,藍營也有人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這說明了什么?
在7月26日,島內的“大罷免”結果出爐,藍營取得了空前的勝利,25名“民代”全部挺過罷免投票,而隸屬白營的新竹市長高虹安也保住了自己的職務。要知道在兩個月前,島內輿論普遍認為藍白陣營的形勢不妙,至少有4-5名“民代”會下臺,而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更是毫不掩飾表示,他的最終目的是把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韓國瑜也罷免。但從這次的投票看,即便是實現被認為處境最危險的新北“民代”葉元之和臺東“民代”黃建賓,都以壓倒性優勢獲得反罷的勝利。
當然,島內這場所謂的“政壇決戰”,對兩岸統一大勢沒有任何影響。因為就在“大罷免”投票前3天,《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明確提到了臺當局是“割據政權”。此前,時任駐法大使盧沙野指出,臺當局就是“叛亂政權”,這讓島內的“統派”蔡正元之流直接“破防”。隨后,王毅外長在提到臺灣問題時,明確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這些表態匯聚到一起,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大陸在做好了收臺的準備后,開始進行統一后的考慮,即不依靠島內政治人士來治理臺灣。換而言之,藍綠白三黨都將被清除,掃入“歷史垃圾堆”中。
至于賴清德,他這次被藍營正面擊潰,已經很難在民進黨內部維持自己的“政治威望”。接下來,一直在等待機會的“英系”必然會出手,原本與賴清德合作的“正國會”“涌言會”等派系也將“反水”,綠營很快就會爆發激烈的內斗。而在另一邊,臺中市長盧秀燕放棄參加國民黨主席改選,這個情況完全在島內各界輿論之中。因為在大罷免期間,盧秀燕對藍營的“反罷”行動態度非常不積極,反而一直跟賴清德之流眉來眼去,其主張也與賴清德很接近,被不少藍營人士認為她是“藍皮綠骨”。現在藍營取得空前大勝,盧秀燕的處境非常尷尬,其沖擊國民黨主席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但大罷免的結束,不過是島內一系列對抗的開端。從具體票數的情況看,支持罷免和反對的票數正好是4:6,這與賴清德去年贏得臺島選舉的票數比例一模一樣。而且在近段時期,作為民進黨基本盤的臺南地區遭遇了臺風災害,賴清德根本不救災,這就還能有如此穩定的投票比例,只能說綠營支持者已經完全固化了。無論賴清德作出什么舉動,島內都有很多人死心塌地支持他。這種情況,只會造成島內“政壇”進一步撕裂,而賴清德大概率還會作出更激進的舉動,我們就靜待其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