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根清、湯耀州、周斌劍
“我的戶口在雁溪鄉,以往回鄉辦事得來回顛簸3個多小時。如今在這個窗口10分鐘就能辦妥了,真是太方便了!”7月25日,從山區搬到縣城的葉應洪在麗水景寧黨群服務中心“村事社辦”窗口前辦完事后感嘆道。
隨著“跨山統籌富民安居”工程持續推進,麗水山區近60萬名搬遷安置群眾不斷在城鎮匯集。然而,“人雖然下了山,事還得上山辦”的難題,如同新的“山疙瘩”,橫亙在搬遷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
2024年9月以來,麗水秉持“群眾在哪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的理念,深入實施黨建引領“辦事跟人、服務集成”改革,破解公共服務供給難、群眾異地辦事難,幫助異地搬遷群眾實現安居樂業。
該項改革打破了戶籍地、常住地之間的辦事壁壘,推動服務供給由“靜態固定”向“動態跟人”轉變、服務模式由“各自分散”向“集成統一”升級,實現“進一扇門,辦大家事”。
服務跟人走 事情就近辦
隨著人口流動加劇,群眾就近就便辦事需求不斷提升。麗水根據不同群體的空間分布和辦事痛點,將遍布全市的近2000個黨群服務中心巧妙激活為“服務跟人”前哨站,精準設計并布設了多元化的服務窗口。
青田縣溫溪鎮作為工業重鎮和人口流入大鎮,居民異地辦事需求不斷增加。針對貴岙、小舟山、吳坑等周邊山區鄉交通環境復雜、返鄉辦事不便這一痛點,該鎮聯合周邊三個山區鄉設立“鄉事通辦”專窗,社保、醫保等93項高頻事項一站集成,年均服務群眾2.1萬人次,鄉親們辦事再也不用“翻山越嶺”。
在麗水,像溫溪這樣人口集聚的中心鎮村,“鄉事通辦”“跨村代辦”窗口發揮著關鍵作用。它們有效整合本鄉鎮的服務資源,為村民提供代辦服務,讓“本鄉事、鄰村事”就近通辦,極大便利周邊群眾。
在進城群眾聚集的社區,“鄉事城辦”“村事社辦”窗口應需而生。這些窗口專門為進城人員辦理那些原本需要返回原鄉鎮或原村才能處理的高頻事項。目前,全市171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均已設置此類窗口,有效破解“進城易、辦事難”困局。
針對日益增多的跨縣域工作、生活的流動群體,麗水還統籌在縣級黨群服務中心及外來人口密集社區,探索設立“跨縣代辦”窗口,通過與流出地縣(市、區)建立協作機制,嘗試為非本縣戶籍人員提供部分高頻事項的咨詢、代辦或代收服務。一系列精準務實舉措,織就了一張覆蓋城鄉、惠及不同群體的暖心服務網。
找得到人 辦得了事
服務要“跟人走”,力量保障和優化是重要環節。
按照“服務跟人、人(編)隨事走”的原則,麗水整合流出地(原戶籍地)和流入地(現居住地)黨員干部力量,建強“人隨事走”服務隊伍,讓熟悉“鄉情”的黨員干部下沉服務一線。
特別是針對流出群眾多、空心化明顯的鄉鎮,安排鄉鎮干部和村干部輪流到社區或城區辦事窗口坐班值班,根據實際需求采取相對固定、定期輪換等方式安排坐班人員,推動干部資源向服務需求地流動,確保進城群眾“找得到人、辦得了事”。
這些來自流出地的干部,熟悉原籍地的政策、流程和人情,能夠更精準、更高效地為同鄉群眾提供辦事服務,極大地提升了異地搬遷群眾的辦事體驗和效率。
龍泉針對寶溪、住龍、巖樟、城北、道太等5個偏遠山區鄉鎮進城群眾多、服務需求量大的實際,選派多名鄉鎮干部常駐城區服務中心,現場為來自本鄉鎮的群眾辦理或代辦事務。該機制運行以來,輻射1.3萬人次,辦事提速約70%,群眾普遍反映辦事流程更順暢、解釋更清楚。
為提升辦事人員政策業務和實操技能,麗水不僅在線上建立面向全市開放的“技能共享學堂”,每月定期推送社保、醫保等高頻事項的專題政策輔導課程,還通過線下選派政策熟、業務精的業務骨干,定期下沉鄉鎮(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點對點、手把手”的現場培訓、一線指導,及時解決一線實操中的疑難問題,打造“一專多能”的全科服務骨干。
服務優享 可感可及
著眼全方位滿足群眾多元化的服務需求,麗水在抓好辦事服務的基礎上,按需拓展各類服務項目,真正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根據搬遷群眾就業增收需求,麗水積極盤活用好黨群服務中心現有空間,鏈接企業、來料加工經紀人等資源,因地制宜布設共富工坊,跟進建立共富技能學堂,全鏈條服務群眾增技增收。目前,已在安置點創辦89個共富工坊,帶動530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慶元縣同心社區是省內最大的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和生態移民安置小區,匯聚了來自全縣19個鄉鎮(街道)的下山群眾。社區規劃建設來料加工一條街共富工坊,推動服務內容進一步從“事項代辦”向“就業幫扶”延伸,促進680余名陪讀媽媽、殘障人士、老人等特殊群體“融入式、共富式”發展。
云和縣大坪社區立足本地特色產業,先后建成盆景、木玩、平車等10多個共富工坊和加工點位,推動600多名老人、婦女和低收入戶家門口就業。
為推動資源、服務精準下沉,麗水推行“我在黨群中心”過節日、聽黨課、學技能等10大服務主題,實施“百個社會組織進駐百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計劃。2025年以來,已推動403家市、縣機關單位領辦社區辦實事項目216個,推出“幸福食堂”“童享課堂”“健康敲門”等服務項目372個。
改革不僅惠及下山的群眾,山區流動服務點也在鄉、村黨群服務中心扎根,郵件寄遞、托幼托育、就業幫扶、愛心理發、家電修理、代購代銷等“愛心系列”服務直達山區群眾,溫暖了人心、提升了幸福感。2025年以來,189支鄉村兩級黨員志愿服務隊已開展各項服務1.3萬場次,惠及群眾37萬人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