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6日)上午
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火炬
在成都、德陽、眉山依次傳遞
這是世運會歷史上首次舉行火炬傳遞
11公里
6個傳遞站點
120棒火炬手
高擎“竹夢”火炬
狂刷四川六大“頂流”地標
將中華千年文明
和人文精神風貌
秀給了全世界↓
首站 三星堆博物館
奧運冠軍領銜傳遞
作為古蜀文明的標志性遺存
采集火種選在了德陽三星堆博物館祭祀臺
同時完成首站火炬傳遞儀式
并用 “光伏-電-火”綠色低碳采火技術
讓古蜀文明與現代體育、科技碰撞
此次的首棒火炬手
是巴黎奧運會藝術體操冠軍
黃張嘉洋
是土生土長的“成都妹兒”
正式開啟這場跨越時空的接力之旅
首站最后一棒是
“超級全滿貫”
乒乓球運動員馬龍
在馬龍出發前
上一棒的火炬手
《哪吒》配音演員呂艷婷等主創
還和他一起打了場“空氣乒乓球”
第二站 金沙遺址博物館
逆境中不屈的意志
來自樹德中學的陳科
是金沙遺址站第9棒火炬手
今年16歲的他
是本站最年輕的火炬手
陳科的故事
始于6歲的一場惡性腫瘤手術
因患滑膜肉瘤切除左手臂及左肩胛骨
術后還伴隨著糖尿病和白內障并發癥困擾
面對這些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
陳科展現出了超乎年齡的堅強與樂觀
手術后不久便重返校園
不僅在學業上名列前茅
還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與比賽
在2024年被評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陳科說
希望全世界的運動員比賽盡興
感受成都的氣象萬千
第三站 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花花曉得火炬傳遞”
熊貓“花花”“和葉”的飼養員
譚金淘
在熊貓基地站擔任該站倒數第二棒火炬手
并與著名演員成龍完成火炬交接
譚爺爺說當火炬手給花花打過招呼了
“它曉得我要來,
其他飼養員會把它照顧好。”
第四站 武侯祠
用科技定義“行走的力量”
昨天的成都世運會火炬傳遞中
還有一對特別的火炬手
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教授程洪
和外骨骼機器人項目首批志愿者試驗員林寒
讓現場響起此起彼伏的加油吶喊聲
十年前的全國殘運會
林寒穿著程洪教授團隊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
參與火炬傳遞
如今
他們并肩完成了“科技助殘”的世運傳遞
第五站 三蘇祠
英雄精神永不“迫降”
第66棒火炬手
是中國民航領域的英雄集體代表
3U8633航班機組機長 劉傳健
3U8633航班機組乘務長 畢楠
時間回到2018年5月
一架從重慶飛往拉薩的航班
在近萬米的高空突發風擋玻璃爆裂脫落險情
危急時刻
機組人員臨危不亂
以無一失誤的手動操作
成功將飛機緊急降落于成都雙流機場
確保了119名旅客的安全
成為世界航空史上的一次壯舉!
第六站 興隆湖公園
世運會,不見不散!
末棒火炬手馬塞爾·哈塞邁爾
是世界運動會歷史上最偉大運動員評選第四名
德國籍水上救生名將
以全球視野傳遞世運精神
寓意成都世運會立足本土
鏈接世界的胸懷
當“竹夢”火炬
由馬塞爾·哈塞邁爾
高舉回到收火儀式舞臺
標志著成都世運會火炬傳遞圓滿收官
8月7日,世運會不見不散!
監制丨鄭弘
制片人丨房軼婷
編輯丨湯嘉銘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原標題:《成都這場火炬傳遞到底藏了多少故事?》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