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史前古城
如何改寫中國文明版圖?
蕭 易
新津寶墩遺址展館(圖源:天府農博園)
土埂子下,隱藏古蜀密碼
寶墩古城遺址內城地形區域分布圖(圖源:成都考古)
276萬平方米,中國第五大史前古城
游埂子西段探溝(劉乾坤 攝,蕭易 提供)
寶墩遺址出土石器(圖源:成都考古)
古城中心,議事廳還是宗廟?
許多朝代的蜀人,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劉乾坤 攝,蕭易 提供)
寶墩出土的水稻(已碳化)(圖源:人民網)
源自古羌,追蹤寶墩人遷徙之路
寶墩古城遺址2020年度發掘發現的水稻種植區域(圖源:成都考古)
劃破長空,證明長江流域文明多樣性
來源:成都政協(原載《天府廣記》第2期)
作者:蕭 易(作家、學者,在石窟、歷史以及營造學社的川康古建筑調查等領域有深入研究,出版有《中國營造學社川康古建筑調查圖錄》(6冊)《漫長的調查》《尋蜀記》《石上眾生——巴蜀石窟古代供養人》《知·道——道教石窟造像簡史》《空山——寂靜中的巴蜀佛窟》《影子之城》等專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