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運會即將開幕,在世運會開幕式舉辦地天府新區“天府之檐”,戶外開放式場景下約5000千瓦“零閃動”負荷設備如何穩定運行?電力安全如何保障?
7月25日,記者來到“天府之檐”一探開幕式后的“保電秘密”。
1
數智平臺
裝上“智慧天眼”全程護航
“與大運會和其他大型國際綜合性賽事不同,此次世運會開幕式是國內首次在戶外開放式場地舉行,保電挑戰嚴峻。”國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直管區供電中心工作人員伍飛飛的話,道出了這場保電戰役的核心壓力。
△天府公園場館中心。 馬驥 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為此次保電工作的“硬骨頭”,世運會開幕式在秦皇湖戶外區域舉行,2.3平方公里內臨時搭建的涉電設施需承載約5000千瓦“零閃動”負荷,數萬人員與電力線纜交織,加上戶外不可控因素,保電難度遠超室內賽事。
對此,記者在秦皇湖附近的世運保電前線指揮所看到了解決方案。
秦皇湖不遠處,作為“統籌電力全局”的數智保電管控平臺化身成為“智慧大腦”。屏幕上實景建模板塊展示起電力運輸至世運會場館的路徑。從500千伏變電站,經220千伏線路及變電站,到110千伏變電站,電力幾經周轉,抵達世運會開幕式場地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及內部其他區域。
△秦皇湖畔的“天府之檐”。馬驥 攝(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從2023年到2025年這近三年時間里,該平臺經過了四輪的優化、迭代和升級,聚合了電網物資應急、氣象等16類數據,重新打造成了現在的數字保電平臺,最終實現了狀態全景感知、態勢全程研判、資源全網調配和指揮全面穿透這‘四全’功能”。國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主管劉佳宇表示。
平臺的58項數智化功能可自動故障定位、動態監測負荷。末端監測裝置每30秒采集電壓電流數據,確保“電力流到哪里,檢測管控到哪里”。若遇故障,系統立即聯動對應保電隊伍,精準調配人員與物資。同時,平臺融合氣象數據,提前預警影響電力安全的因素。
值得關注的是,依托該平臺,4項關鍵電網工程投運,提升大成都電網供電能力140萬千瓦,承載能力達2310萬千瓦,為世運會和迎峰度夏提供支撐。
2
火炬傳遞與賽事場館
多重保障萬無一失
7月26日,成都世運會火炬傳遞在興隆湖收火,除此之外,天府公園場館、興隆湖湖濱場館、興隆湖沙灘場館也將在8月7日至17日期間承辦多個賽事項目。
△興隆湖湖濱場館中心。馬驥 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為保障火炬傳遞及比賽電力運行。此次火炬傳遞保電采用‘雙保險’。”國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直管區供電中心用電檢查班班長劉天宇表示。點火儀式從UPS出線后端取電,配備移動電源備用;收火儀式啟用UPS與應急發電車雙重保障,突發情況時UPS零秒切換。沿途景觀照明、轉播車用電點位提前排查,活動當天專人值守。
△興隆湖濕地公園沙灘場館。馬驥 攝(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另外,天府新區和龍泉驛區的8個比賽場館同樣準備充分。國網總部專家指導,省內外技術骨干、發電車等支援,結合“雙電源”配置與定期巡檢,確保賽事用電穩定。
“我們加裝了末端負荷監測裝置。這個裝置每30秒鐘就會對用戶的電壓、電流運行情況進行采集并上傳。它安裝在用戶的末端配電箱里,就像我們每個家庭的配電箱位置一樣,能夠對用戶每一個照明和插座的回路進行實時監測。這樣一來,我們就真正能做到保到燈頭、保到話筒、保到插座。”劉天宇表示。
“我們有成都大運會保電的成功經驗,有全國最先進的數智保電管控平臺,有川電鐵軍精益求精、萬無一失的態度。”伍飛飛的話,道出了保電團隊的信心。隨著開幕日臨近,這場集結了技術、經驗與責任心的保電戰役,已做好萬全準備。持續向世界傳遞“安全辦賽”的中國底氣。
記者:劉杰
攝影:劉杰
編輯:張胤、朱孟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