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調查的開展相對容易,在技術手段和專業人員的介入下,查明諸如格柵板脫落等直接原因,只是時間問題。然而,對責任的深挖卻困難重重。在安全生產領域,一直存在著形式主義的弊病。不少企業和單位,將安全生產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簡單說一句 “注意安全” 便了事,隨后便用華麗的辭藻來堆砌所謂的安全生產成果,以彰顯自身在安全管理上的功績。
在一些地方,“零事故” 被當作領導的政績來宣揚,仿佛這完全是領導卓越能力的體現。而一旦發生事故,卻又將責任一股腦兒地推給下屬,指責基層執行不力。部分領導的精力并未真正放在安全生產的落實上,而是放在了如何整人、如何謀取私利方面。就此次事故而言,涉事企業 2 月份雖對格柵板進行過一次 “局部更換”,但未對全部焊縫做無損檢測;事發平臺日常承載標識缺失,未限定同時站立人數。
這背后是否存在經濟利益輸送,導致安全檢測環節偷工減料?是否存在管理人員玩忽職守,對安全隱患視而不見,卻忙于追逐個人經濟利益?這些都需要深入調查,若深挖經濟問題,或許會發現令人震驚的真相。
學校與企業簽署的《教學實習安全協議》未明確現場監護、限員和應急流程,這也暴露出在合作過程中,雙方對學生安全責任的模糊與忽視。安全生產責任的落實,不能只是表面文章,必須真正做到責任明確、監管到位、懲處有力,才能避免此類悲劇的再次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