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家,沒有實力的國家千萬不要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這次柬埔寨被泰國暴揍,為什么幾個大國都沒有譴責泰國?甚至連聯合國都沒有怎么發聲,只有三個地區國家象征性的勸了勸架,這是為什么?
柬埔寨和泰國在邊境激烈交火,造成雙方不少傷亡,很多平民不得不逃離家園,柬埔寨政府很快就向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呼救,并指望能夠借助外部力量來約束泰國的行動。
呼聲很快就被淹沒了,無論是那些看似守護“國際正義”的大國還是聯合國,都沒有實際上的譴責和強制措施,就算開個會也是討論為主,局勢還是由當事國自己扛。
國際社會本來就是“實力為王”,泰國是東南亞不折不扣的中等強國,無論經濟還是軍隊都遠強于柬埔寨,而且泰國和一些大國關系緊密,是西方在這個地區的重要盟友。
眼下全球各地危機不斷,大國要盤算的利益太多,不會為了一場區域內的小國沖突,冒著與盟國鬧僵的風險強勢介入。
不光美國要在意泰國的作用,中國也看重自身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不想打破平衡,其他大國更沒有本事和意愿介入,即使沖突激烈國際上也是表面文章多,實際動作少。
還有地緣結構決定外部干預的復雜,東南亞本來就是大國博弈的角落,泰柬之間又有歷史恩怨和現實矛盾,現在各方利益微妙。
一旦有大國選邊站隊,牽一發動全身,局面會更加復雜,大國們更愿意保持觀望態度,有的甚至樂見其成,反而少有真心調解和平,只要事態沒到失控影響到大國自身利益的地步,這些大國一般不會“急公好義”地介入,譴責更是說說而已。
很多小國遇到危機第一反應總是找聯合國“討公道”,聯合國的調解和決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國的意愿,尤其是在這種各國利益交織的地區沖突中,安理會常常難有強硬共識。
一場緊急會議開下來也就是發個通稿表個態,真正能制止戰火的措施根本沒有,聯合國在大國角力區域的角色更像一個會場,很難給出決定性的改變。
東盟等地區組織本該在協調仲裁方面發揮作用,但現實是對成員國爭端管得有限,東盟講究“內部不干涉”,對突發的軍事沖突更多是呼吁克制、建議對話,缺少硬性約束手段,也害怕因此內部意見不合,類似這次泰柬沖突,勸架停火說的多實際效果有限。
小國想玩“大國平衡”,沒有硬實力做底氣反而會損失更大,歷史上一些小國幻想著靠左右逢源、借大國矛盾讓自己有更多選擇,但只要局勢失控,往往是最先遭殃。
國際社會只有在局勢真的危及大國利益、影響區域大局時,才可能集體出面,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那些沒有足夠實力的小國,就只能靠自己承受一切后果。
國際秩序確實有規則,但最核心的還是實力和利益,別把外部承諾當成萬能鑰匙,外來的“正義”也不是隨叫隨到。
對弱國來說最安全的選擇始終是提升自身實力,審慎打理和鄰國的關系,不要輕易陷入大國爭端,日常積累實力發展內政,才是面對國際風浪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