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炮兵這幾年在烏克蘭戰場上吃的虧,可不是小事兒。M777這種155毫米榴彈炮,本來是美軍的主力裝備,從2005年服役開始,就被當成輕型火炮的代表。重量只有4.2噸,用鈦合金做材料,方便直升機吊著運。
本來設計思路是針對低強度沖突,比如阿富汗和伊拉克那種地方,對手沒啥重火力,美軍可以輕松壓制。射程25英里,精度高,一炮下去能打中10米內的目標。可一到2022年俄烏沖突,這玩意兒就露餡了。
烏克蘭從美國拿到108門,從加拿大4門,澳大利亞6門,總共至少170門。本打算用直升機垂直打擊,結果俄羅斯控制了制空權,防空導彈到處都是,直升機起飛都難。M777得靠卡車拉著跑,機動性差勁,在泥地上一卡就耽誤事兒。俄羅斯那邊用2S19自行榴彈炮,履帶底盤,跑得快,打完就撤。
結果呢,俄羅斯到2024年5月就記錄摧毀了96門M777,烏克蘭的西方火炮有三分之一因為損壞沒法用。一門M777高強度下發射6000發炮彈,得換4次炮管,每2500發精度就掉。維修起來麻煩,子彈片一打就壞。
美軍內部開始爭論,以后炮兵到底走自行式還是牽引式。牽引式成本低,但機動差;自行式靈活,還能多用。可事實擺在那兒,美國過去太注重牽引式,忽略了機動性,導致發展落后差不多20年。
再看俄羅斯的炮兵,在烏克蘭戰場上占了大便宜。俄羅斯炮兵數量多,射程遠,反應快。從2022年開始,就靠大量火炮壓制烏克蘭陣地。他們的自行火炮,射速高,精確打擊,能結合無人機和電子戰快速定位目標。俄羅斯重建了炮兵學校,強調重炮作用。
烏克蘭那邊,炮彈消耗大,俄羅斯的優勢一度是5比1甚至10比1。到2024年底,俄羅斯的火炮優勢縮到1.5比1,但還是靠滑翔炸彈和火炮維持壓力。俄羅斯的炮兵整合成炮兵師,指揮效率高,火力調配靈活。
相比烏克蘭的西方援助火炮,俄羅斯的自行火炮在數量和機動上占上風。俄羅斯從蘇聯時代就積累了大量炮兵經驗,這次沖突中,炮兵造成雙方80%的傷亡。俄羅斯的炮兵不光是打,還會用無人機偵察,動態打擊。美軍從中學到,炮兵不能光火力猛,還得跑得動。俄羅斯的路子,證明了機動和數量結合的重要性。
中國炮兵的發展,更是走在了前列。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就開發了三種系列的155毫米炮,吸收了東西方的優點。早年的牽引式榴彈炮和加農炮,現在逐步換成自行式。軍改后,中國每個集團軍都有炮兵旅,全軍15個炮兵旅,火炮超過2000門。
射程從50公里拉到300公里。像PCL-181車載加榴炮,輪式底盤,機動快,出口叫SH-15,已經賣到巴基斯坦和中東。05式自行加榴炮,履帶式,信息化指揮,目標一發現,就能快速反應。
中國炮兵強調機械化、信息化,一體化指揮系統縮短反應時間。比起美國的M777,中國這些自行火炮不光火力強,還能打完就走,避免被反擊。俄羅斯和中國都搞炮兵旅或師,提升效率,美國的傳統模式落后了。中國在世界陸軍排名中,綜合實力頂尖,炮兵數字化領先。
美國從俄烏沖突中學到的教訓,不少都跟炮兵有關。美軍本來以為精密武器就能碾壓,結果發現炮兵還是戰場殺手。烏克蘭戰場上,炮兵是頭號殺傷源,空軍作用有限。美軍現在承認,得加大炮兵投資,轉向自行火炮。2023年,美軍高層說,炮兵是戰場第一殺手,得學烏克蘭用無人機輔助火炮。
美軍減小指揮所規模,提高機動性,就是從烏克蘭經驗來的。俄羅斯的炮兵優勢,讓美軍看到,數量和機動缺一不可。美軍過去20年專注反恐,忽略了大國對抗,導致炮兵發展偏了。像M777在烏克蘭燒炮管快,美軍得緊急補庫存。美軍現在評估,未來戰爭中,炮兵得結合無人機,實現一炮一殺。
俄羅斯和中國在炮兵上的路子,被證明更實用。中國PLZ-05自2005年服役,取代老式130毫米炮,射程遠,機動強。俄羅斯的炮兵在沖突中,靠高密度火力維持優勢。美軍得追趕,但起步晚了。
俄羅斯炮兵的優勢,還體現在生產和補給上。俄羅斯能月產40門火炮,烏克蘭也學著趕上,但俄羅斯的庫存深厚。從2022到2025,俄羅斯炮兵消耗巨大,但靠北韓和伊朗補彈。烏克蘭的西方火炮維修難,零件短缺,俄羅斯的自行火炮耐用。
俄羅斯用衛星偵察輔助炮兵,打擊精確。相比,美國的M777在烏克蘭損失率高,30%以上被毀,因為不動就挨打。中國炮兵的發展,注重出口和本土用,像SH1 155毫米自行火炮,專為出口設計,機動性好。
中國的SH-16在2025年場試驗中,顯示出世界領先水平。美軍從烏克蘭學到,炮兵得有全域機動,轉向信息化。俄羅斯和中國都證明,炮兵編制改革關鍵,中國炮兵旅靈活,俄羅斯炮兵師火力強。美國傳統模式,得改。
中國炮兵的進步,還在類型多樣上。從PLZ-89 122毫米自行火炮,到PLZ-05 155毫米,覆蓋不同需求。Type 83 152毫米自行火炮,早年開發,現在升級。中國的炮兵不光硬件強,軟件也跟上,數字化指揮縮短時間。
俄羅斯在烏克蘭,用炮兵結合無人機,動態打擊導彈系統。美軍看到這些,得調整策略。2024年,美軍評估,烏克蘭戰爭證明,牽引式炮兵未來不亮堂,得推自行式。M777在烏克蘭雖有效,但損失大,美軍得重啟生產。俄羅斯的炮兵優勢,從10比1縮到2比1,但還是壓著打。中國在臺海演習中,用火箭炮打運動目標,精度頂尖。美軍得學這些。
總的來說,美國在炮兵上走了20年彎路,被俄烏現代化戰爭驚醒。中俄的路子,注重機動、數量、信息化,才是正確方向。俄羅斯靠炮兵維持戰場控制,中國靠全面發展領先。美國得追,但時間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