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報道,26日,臺灣地區民意代表大罷免進行首輪投票,國民黨守住全部24席完勝,而民進黨政治操弄卻遭受慘敗。
所謂“國民黨民代大罷免”是民進黨當局為扭轉其在臺灣地區民意機構的席位劣勢,擺脫施政困境而策動的針對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的罷免行動。目前,臺灣地區民意機構有113席民意代表,民進黨占51席,國民黨占52席,其他黨派占10席,國民黨為第一大黨,并聯合民眾黨,對民進黨當局形成有效監督。民進黨因席位數不敵國民黨,無法通過其想通過的法案,于是,就以各種理由對部分國民黨籍代表提出罷免,企圖通過補選增加民進黨席位,重奪民意機構多數地位。
自2024年底,民進黨陣營陸續對國民黨民意代表提出罷免案,并于2025年2月至5月期間完成兩階段連署。臺灣地區選務機構經審查后,于6月20日公告25件罷免案成立,涵蓋24名國民黨民意代表與新竹市長高虹安。根據規定,罷免成功需要同時符合兩個條件:一個是“投票率達有效投票權人總數的四分之一”,一個是“同意票數要多于不同意票數”。
7月26日,針對這24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的罷免案舉行投開票,開票結果顯示,“不同意罷免”票數一路領先,所有罷免案均未獲得通過,國民黨在“大罷免”首輪投票中完勝。此外,針對被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當天也舉行了投開票,結果同樣沒有通過。另外,針對7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的第二輪罷免案,將于8月23日投開票。
這次國民黨守住了全部24席,這一結果意義深遠,反映出臺灣地區政治動向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大家知道,民進黨在臺灣地區民意機構中為少數黨,此次精心策動針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的“大罷免”,目的在于扭轉民進黨席位的劣勢、擺脫施政困境。然而事與愿違,民進黨嚴重誤判了形勢,機關算盡卻滿盤皆輸,這表明民進黨通過不正當手段來改變政治格局的企圖不得人心,“朝小野大”的局面仍將持續,民進黨難以肆意妄為地推行其激進政策。
其次,投票結果直觀展現出臺灣地區民眾對賴清德以及民進黨當局的強烈憤怒與不滿。賴清德上臺后,獨裁專制,迫害政治異己,還不斷破壞兩岸關系,嚴重損害了臺灣地區的利益和民眾的福祉。目前,臺灣地區經濟面臨困境,新臺幣升值、美加征關稅,民進黨不去處理這些民生問題,不顧民眾就業前景和生活質量,卻全力操弄“大罷免”,讓臺灣地區民眾認識到民進黨當局對民生的漠視。而臺灣地區民意更傾向于關注民生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希望這些政治人物能將精力放在改善經濟、提升民生福祉上,而不是無休止的政治斗爭。同時國民黨民意代表若被大量罷免,民進黨當局的“臺獨”政策將更難受到制衡,兩岸關系會進一步惡化。此次投票結果反映出臺灣地區民眾渴望兩岸和平相處、交流合作,期望民進黨當局能夠改弦易轍,回到兩岸和平發展的正軌上來。
第三,民眾更希望社會保持穩定。此次“大罷免”由民進黨當局策動,在長達半年的過程中,造成罷免方與被罷免方沖突不斷,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還耗費了將近5億新臺幣的財政支出,使民眾生活不得安寧。高投票率的背后,是民眾對這種破壞社會穩定行為的反感,他們渴望社會穩定和諧,不愿被卷入無休止的政治惡斗中。民眾用選票表達了對民進黨的抗議,表明臺灣地區民眾渴望一個穩定、和平、能真正為民生著想的執政當局。
當然,這次投票結果還不能完全說明臺灣地區政治格局的根本轉變,賴清德不會輕易放棄“臺獨”路線,反“臺獨”斗爭依然艱巨復雜,必須毫不松懈,直至取得徹底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