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對中國有多重要?中國改革開放的邏輯起點,都來自基層的倒逼:
——經濟體制改革的第一聲,是安徽農民的“大包干”;
——政治體制改革的第一聲,是“公社變鄉鎮”;
——對計劃經濟體制的第一場“逆行”,來自鄉鎮企業;
思考這其中的原因,很顯然,基層蘊含著哈耶克所說的真正的“自發秩序”,從這一點來看,對接下來的改革乃至轉型,基層亦將繼續發揮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正因如此,著名經濟學家何帆說:“未來中國最稀缺的才能,是理解基層中國的能力。未來最成功的中國政治家、企業家和學者,都將有一個共同特點——擁有這種稀缺才能。未來,屬于最懂基層中國的那群人。”
然而,要“理解基層”談何容易?基層不僅存在著巨大的“改革潛質”,各種亂象也同時讓人目不暇接,給理解基層增加了不少難度。解讀基層的書偏偏又非常少,究其原因,寫這種書除了需要大量的調研和理論分析,還需要一種文字“表達技巧”,能同時做到這幾點的人,事實上很少。
因此,像北大社會學教授張靜老師的《基層政權:鄉村制度諸問題》這樣見解深刻、有洞察力的作品,實在是鳳毛麟角。
本書不僅罕見地講清楚了當代基層的全部內涵和外延,也回溯了基層中國的百年歷史,以及最有可能的未來走向,甚至對今天的基層政權,給出了可能的“替代方案”。
本書最值得推薦的理由如下:
◎講透了中國的“基層政權”,從而揭示了“農村現狀”的底層邏輯
本書說清了基層政權的授權來源、權力結構,并對其作用(副作用)進行了如實的描述和精準的分析,也展示了“鄉村共同體”如何正在走向崩塌。讀完這本書就會清楚,發生在農村的多數亂象乃至沖突,其實正源自基層政權本身——它的結構性缺陷。
不僅如此,作者也對這種制度結構的后果進行了包括現狀和未來的洞察,比如社會最終的“大撕裂”將涉及到每一個人,讀來令人觸目驚心。
◎本書是田野調查和學術研究的雙重心血結晶
張靜老師作為中國社會學領域的著名學者,為寫這本書,從1990年代就開始走訪調研,足跡遍布中國絕大多數鄉村,走訪上萬戶農戶(包括鄉村基層政權組織),數據調研和理論分析俱佳。
從2000年的第一版,到2018年的第三版(豆瓣8.6分),本書的每個版本都獲得學界好評,豆瓣上的三個版本也都是高分評價,是了解基層中國當之無愧的最權威作品。
◎本書堪稱百年中國農村的最真實寫照
本書取樣廣泛,案例豐富。時間跨度上縱貫百年中國,用傳統的鄉紳治理、當年的公社化時代和今天做比對,讀者不僅能得以同時看懂三種模式,也能明白歷史上鄉紳階層的消失原因;橫向看輻射全國農村,對各地鄉規民約與情、理、法的共存和排異有深入闡釋,堪稱中國農村的最真實寫照,甚至是一部中國農村百科全書。
一部嚴謹的社會學專著,基于張靜老師的通俗化寫作,尤其大量接地氣的案例,使得學術概念也變得容易理解,適合所有對農村問題感興趣的書友。
《鄉土中國》的作者費孝通先生,晚年常說的一句話是,“農民和農村的問題解決了,中國的問題就解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