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 7 月 23 日消息,經中美雙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將于 7 月 27 日至 30 日赴瑞典與美方舉行經貿會談。此前一天,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他將于 28 日、29 日在斯德哥爾摩同中方代表舉行第三輪貿易談判。消息一出,瞬間引發全球廣泛關注,一場備受矚目的經貿對話即將拉開帷幕。
貿易(資料圖)
今年 5 月和 6 月,中美談判團隊先后在瑞士日內瓦和英國倫敦舉行了兩輪會談。在日內瓦的首次會晤中,雙方同意繼續推動談判,并達成了一項為期 90 天的關稅 “休戰” 協議,其最后期限定于 8 月 12 日。在倫敦舉行的第二輪會談,雙方原則上就落實兩國元首通話共識達成了框架,但一些關鍵問題仍未解決。此次瑞典談判,是前兩輪談判的延續與深化,承載著雙方尋求更多共識、推動經貿關系穩定發展的期待。
這次美方更早公布了相關安排,足以看出其迫不及待。而中國商務部在 23 日公布消息時特別指出,此行將落實兩國元首 6 月 5 日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發揮經貿磋商機制作用。“和平共處,合作共贏”8 個字,一錘定音。相比于美方鋪天蓋地釋放談判信號,中國的表達一如既往低調,但方向明確:對話不怕談,但不能亂談。
美國自身企業扛不住了,是促使其主動尋求談判的重要因素。蘋果、波音、花旗、英偉達等美國企業,因中美貿易摩擦遭受沖擊。以英偉達為例,其老板黃仁勛甚至穿上唐裝向中國示好,這一姿態足以表明美國商界在貿易摩擦中的艱難處境。他們深知,失去中國市場,將對自身發展造成嚴重打擊。美國消費者同樣受到關稅影響,美國智庫分析,如果美方將關稅進一步提升,最先感受到物價上漲壓力的將是美國民眾。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未能有效打擊中國,反而讓本國企業和消費者陷入困境。
貿易(資料圖)
此次談判,美方不僅僅是談 “關稅暫緩”,而是議題一下擴展到伊朗、俄羅斯石油問題,還有中國經濟 “再平衡” 的大議題。貝森特稱,要將不許中國購買俄油和伊油放進下一次談判。這一舉動顯示,美國試圖借貿易平臺,插手中國的對外石油采購和內政經濟結構。但中國在涉及自身核心利益與主權問題上,態度堅定且明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強調,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落實兩國元首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通過對話溝通增進共識、減少誤解。中國一直主張,貿易談判應聚焦經貿問題本身,不應被地緣政治等其他因素所干擾。在國際貿易交往中,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與馬科斯的會晤中突然證實,將 “可能不久后” 訪問中國。在中菲關系微妙之際,特朗普此舉難免讓人懷疑其意圖。他試圖以訪問中國為籌碼,在與中國的談判中增加自身優勢,同時對亞洲局勢施加影響。但這種做法對中國而言,并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干擾。中國在外交事務中,始終保持冷靜與理性,不會被外部的壓力和干擾所左右,堅定地按照自己的節奏和原則推進對外交往與合作。
貿易(資料圖)
此次選擇瑞典作為談判地點,也有其特殊意義。瑞典是中立國家,遠離中美兩國近期博弈的火藥味,能為雙方提供一個相對中立、平和的談判環境,有助于雙方擺脫地緣政治因素的干擾,專注于經貿問題的探討與協商。這一地點的選擇,也體現了雙方對此次談判的重視,都希望在一個公平、公正、客觀的氛圍中,尋求解決經貿分歧的有效途徑。
展望此次中美在瑞典舉行的經貿會談,其成果備受全球關注。一方面,雙方有通過談判解決經貿分歧的意愿,前兩輪談判也為此次會談奠定了一定基礎,若能在關稅問題上進一步達成共識,降低關稅壁壘,將有利于促進中美雙邊貿易的增長,為兩國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將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新的動力。另一方面,談判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美方在談判中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訴求,可能成為阻礙談判順利進行的因素。
但無論如何,通過對話與協商解決經貿問題,是中美雙方的共同責任,也符合兩國和世界的共同利益。全球期待中美雙方能夠以建設性的態度參與談判,以務實的行動推動談判取得積極成果,為中美經貿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開辟新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