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這地界兒,莊稼人最懂老天爺臉色。眼瞅著后天開始,全省連著三天要“下透雨”,玉米棒子剛掛漿,大豆莢正鼓粒,水稻揚花正關鍵。
平原種玉米的老鄉注意!
這場雨趕上灌漿期是好事,可地里要是積水排不出去,根泡爛了棒子就得減產。趕緊把地頭排水溝再扒拉深兩鍬,往年愛澇的洼地,插幾根空心竹竿通氣,別讓雨水憋壞了根。山區種大豆的叔伯們,坡地雖說不擔心積澇,可連陰雨容易招“灰斑病”。
雨前抓緊噴遍殺菌藥,咱老輩人用草木灰拌石灰粉的法子也中,撒在豆棵根下能防病害。
最操心的是江北種水稻的鄉親,揚花期碰上下雨,花粉被沖掉可坐不住穗。雨間歇著的時候,扛著竹竿去田里“趕花”,順著壟溝輕撥稻穗,幫著花粉多傳傳。
還有城郊種菜的農戶,菜園子塑料棚該加固了!連陰雨潮氣大,黃瓜西紅柿最易爛根。
趕緊在壟間鋪層秸稈,既防滑又吸潮氣,摘完的菜別堆地里,濕乎乎的容易壞。有人可能犯難:“天氣預報準不準?
萬一雨下不大瞎忙活?
”去年咱這兒就吃過虧,連著兩天陰不下來,沒提前排水,后來突降暴雨,十畝玉米泡了仨鐘頭,每畝少收百八十斤。
種地就得聽老天爺的,寧可信其有早準備,別等遭了災才后悔。
再說咱老輩傳下的“看云識天”法兒,這兩天云彩壓得低,燕子貼著地飛,十有八九是大雨前兆。當然了,現在有氣象衛星盯著,咱更得把土辦法和科學法子結合著用。
不同地塊情況不同,平原防澇、山區防病、菜地防潮,各有各的緊要處。尤其提醒家里有大棚的,棚架螺絲再緊一遍,壓膜繩多栓兩道,別讓大風掀了頂。
這場雨是“雙刃劍”,來得及時能解伏旱,可要是準備不周,也能讓咱半年白忙活。咱莊稼人過日子,就是跟老天爺打配合,該搶的時候就得豁出去干。從明兒早起,一家老小齊上陣,玉米地排水、大豆田噴藥、水稻田趕花,一樣都別落下。
實在忙不過來的,村頭合作社有農機隊能幫忙,打個電話就能上門,別抹不開面子。
記住嘍:種地沒有巧,全靠看天道。提前把準備做足,收成全在這幾天的功夫里。最后再啰嗦一句:雨期過后,玉米地要追遍粒肥,大豆田得除遍雜草,咱趁熱打鐵把后續活計也排上。
日子就是這樣,跟著節氣走,盯著天氣干,咱莊稼人的好日子,都在這一壟一壟的田地里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