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留住一條船

0
分享至

這是長江上的“背簍專線”,也是一段可能即將逝去的時光。

這不知是第幾批外來客了。

天還未亮,他們便匆匆開車上路,尋找隱藏在鄉野之中的客輪碼頭。他們聽說,那條越來越有名的船,每天早上六點半都要從這個洋渡碼頭出發,一路朝縣城駛去。

是的,外來客都懷揣著對長江中“背簍專線”的好奇心。不論網友制作的如紀錄片一般質地的視頻,或抖音上的行船直播,百聞到底不如一見。

事實上,一條船的走紅,也依托一批又一批外來客的專程尋訪。


2023年12月7日,“渝忠客2180”客輪在忠縣洋渡鎮至忠縣縣城沿線碼頭等待乘客上船。趙軍 攝

外來客


凌晨四點半,這群外來客就被手機里設定的鬧鐘叫醒。恍惚之間,昨夜“烽煙三國”里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的場景,忽地在腦中閃現。重慶忠縣這個地方,最多的就是一個“義”字。大街小巷,田野之間,笑談中皆有舍身保城的巴蔓子,以及巾幗不輸須眉的女杰秦良玉。

凌晨五點十分,他們就從“忠州巷子”出發,直接朝鄉下去。時間尚早,馬路空空蕩蕩,車行順暢,高樓林立的縣城很快消失在視野里,彎彎繞繞的盤山公路便出現在眼前。那條船雖然很有名氣,可洋渡碼頭依然不能準確導航,只能知道一個大體方向,比如,在鎮政府的旁邊。

快要六點了,天邊的云朵漸漸露了頭,盤旋在山路上的外來客還是沒有找到碼頭。碼頭在江邊,至少應該看到江水,可是,四周依然是層層疊疊的碧綠山坡。問了一個村人,“‘一哥’那條船,我當然知道!”他指著前方,大聲說:“往前走,右手拐彎就到了!”照此行車,卻只在一側的山坡上看見一條荒草覆蓋的小路。

外來客里,有人指著這條路,說莫不是從這里下去就能到達碼頭。眾人躍躍欲試。也有人看著茂密的草被直發怵,她想起幾天前關于五步蛇咬傷行人的新聞報道。不過,害怕歸害怕,如果只有這條小路通向碼頭,她還是會硬著頭皮走下去。被蛇咬是極小概率事件,實打實坐上那條船,才是此行的目標,畢竟來一趟不容易。

就在此時,有大姐牽著一頭碩大的牛沿著小路上坡,大家又向她打聽附近的渡口,“哦,曉得曉得,還得往前走呢!”大姐似乎很熟悉那條船和那個碼頭,就像大城市里的居民熟悉小區門口那路運行幾十年的公交車。

繼續前行。道路的岔口站著一個男子,一筐鮮菜立在身前,像在等待著什么。停車一問,巧了,他在等“一哥”的車。于是,外來客也同他一起等。

不多時,一個年輕人騎著摩托車從不遠處飛奔而來,接過男子的那筐鮮菜,就立刻飛馳而去。“這個小伙,莫不是‘一哥’的兒子?”外來客們方才醒悟過來,趕緊開車跟上那輛摩托。曾經聽聞,當地民風樸實耿直,無論是“一哥”,還是乘船的村民,都不會太講究細節。顯然,小伙并沒想到要放慢速度給專程探訪的人們引路。跟緊那輛摩托,洋渡碼頭很快到了。一條寬敞的水泥硬化路直通到江邊,沒有泥濘,更沒有可能藏蛇的荒草。

已經有好幾個村民上了船。裝滿瓜果菜蔬的竹筐立在船頭。三元一斤的番茄,兩元一斤的黃瓜,帶著從菜地里出來的鮮活勁兒,讓城市里來的外來客紛紛心動。這邊跟賣菜阿婆聊村里的菜地、村里老人的生活,聊得正得勁兒,那邊突然有人喊著,“一哥”來了!一群人便爭相跑去,圍住駕駛艙里那個屢屢出現在視頻和直播上的中年男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搭起了白。這樣的情形,近幾年常常出現,“一哥”隔三岔五就會遇見專門上船的外來客,他和他的合伙人芳姐是鏡頭里的焦點,或者文章里的主人公。

如果在平時,開船時間到,“一哥”會毫不留情地把圍在他身邊的人請回客艙,但這天江里起了濃霧,開船時間推遲了,他不急不躁地站在船舵旁邊,語氣平緩地接住外來客拋來的各種問題。

“你為什么要開這條船?”

“你的父親也開船嗎?”

“現在船的經營情況如何?”

時間一點點過去,濃霧尚未散去,客船穩穩停靠在岸邊,芳姐也趕來了。外來客又奔向這位久聞大名的“船娘”,站在駕駛艙外的甲板上與她攀談。

同時見到船長船娘,對于外來客來說,足夠開心和興奮,這暗合了他們對于生活的某種美好期待。對于“一哥”和芳姐,這一切又是如今的日常,或者說就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大爺阿婆


客艙里的乘客,絕大部分是70歲以上的大爺和阿婆。像過去的每一天一樣,閑來無事,他們呵呵笑著拉起家常。大伙兒每天都會準時出現在這條船上,風雨無阻,要是誰哪天沒有來,反而讓大家念叨。

先前跟外來客聊著的阿婆,是一早擔著竹筐走了將近一個鐘頭來趕船的。她的番茄和黃瓜如果賣完,能得到七十多塊錢。當然,成本還要刨去來回船票和午餐的費用。一般情況下,這條船早上六點半出發,下午兩點半返回,單面船票12元。

“中午有10元的桌餐,一桌八個人,四菜一湯,管飽。”話語間,阿婆滿是滄桑的臉頰透出滿足的神情。

“像今天這樣,因為大霧推遲開船,這些菜到下午能賣完嗎?”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皺著眉的外來客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視頻。視頻里,大爺阿婆在縣城的碼頭上零散賣菜,大半天都沒人光顧,還得擔著挑子再換一個地方。

“現在沒有問題,這些菜上午就能賣完。平時也就10點鐘結束。”阿婆說。

據說,自從船長船娘開通直播以后,趕船的大爺阿婆的菜都好賣了,甚至有好心人花了幾百塊錢買下一位老人地里種的全部蔬菜。如今,船長船娘還會去沿途的村子里收臘肉等東西直播帶貨,這大概就是早上的摩托為何只帶走一筐鮮菜的原因。收購來的一些不易保存的青葉菜,會送給環衛工人、福利院等。

那些向好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大爺阿婆能夠切身體會,但無論如何,一切依然是他們幾十年來無比熟悉的生活——早起坐船進城賣菜,下午再坐船回家。這條船,已是他們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于一位大爺來說,春天是蠶豆的季節,那一段時間他在船艙里總是不停剝豆莢,指甲縫里印下深綠色的汁跡;夏天則是李子桃子上市的季節,之前的那些日子,刮風下雨一點動靜就讓他憂心。為了節省搭乘摩托車的錢,年過七旬的大爺硬是擔著五六十斤重的桃李,走了一段長長的山路來搭船。他自豪地告訴外來客,這些桃子李子都是自家種的,物美價廉又綠色,統統三元一斤。有人問他,是否知道外頭市面上幾十元一斤的蜂糖李?他困惑地搖搖頭:“李子咋能賣這么貴?”有人買了他的桃子,一口咬下,酸甜中帶著水果古早的香氣。

也有搭船進城看親戚的。一位嬢嬢帶著小孫孫,做禮物的大包小包土貨就堆在一旁。

“是呀,現在洋渡有進城的中巴車,就一個小時的車程,18塊錢一張票,還是貴了點。再說,中巴的過道就那么一點點寬,東西也放不下呀!坐了幾十年的船,已經習慣了。”嬢嬢說。

她的兩個兒子在船行中慢慢長大,如今,小小的孫子又呢喃膝邊,天倫之樂回蕩船里。

坐船的還有當地的姑娘小伙。或許,他們只是特地來重溫一番幼時的情景。不似那些相互熟絡、聊得熱鬧的大爺阿婆,他們靜靜坐著,自顧自刷手機,各種網紅娛樂段子之間,偶爾也會跳出與這條船相關的視頻。

開船啦!有人大聲喊道。隨著船的移動,免費早餐也正式開始,包子饅頭、綠豆稀飯和雞蛋,乘客們起身排隊領取。

有外來客拿到手掌大小的包子,一大口下去,滾燙的紅糖順著嘴角流下,不由得“啊喲”一聲。有人提醒他,吃這種充滿鄉野氣息的紅糖大包,就得從邊上小口小口地咬,慢慢靠近中心。小心翼翼,嘴上才不會起泡。

太陽慢慢從云層里發射出光芒。船里的廣播響起豪邁的音樂,一位船員大聲扯嗓歌唱。洋渡、任家下渡口、古高巖、漁洞、三條嶺、晏家山、金龍船廠、康家沱洞灣、胖子沱……客船順江駛過一個又一個老碼頭。

沿途,有的碼頭巖石陡峭,挑擔背筐提籃的老人在船員攙扶下,穿著解放鞋或黑布鞋的腳用力踩住狹窄的石板——可得當心哪,腳下就是滔滔長江水。有的碼頭階梯平整,船員在船頭和岸邊搭上一根木板,然后和岸邊早已列成一條線的大爺阿婆們一起,把各式各樣的農貨弄上船。據說,待今年長江水位下降后,當地將投入資金對客輪靠泊的四道老舊渡口進行改造升級,確保大伙乘船安全。


船員們在碼頭幫助菜農上船。李燕燕 攝

原本,洋渡碼頭上客并不多,也就是零零星星坐了幾把椅子。從第二個碼頭開始,人越來越多,椅子、條凳漸漸滿員,貨物亦一堆堆填滿船艙,連船頭也擱得滿滿當當。

瞧瞧吧,應季的李子顯然是最多的,城里難得一見的花豇豆,碼得整整齊齊的玉米,粗短的紫茄子,長條的白苦瓜,或大或小的南瓜,沙地里種的翻沙西瓜,大竹籃里嘎嘎直叫的三齡土鴨,拿空油桶裝著的鴨蛋雞蛋,還有捆綁在背架上的一大叢高粱稈兒掃帚。

近三十年來,這種常常用于清掃農舍三合土地面的手扎掃帚,在城鎮已經很少見,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常見于超市和“五元店”的塑料制品。跟著兒女住進城的老年人懷舊,就覺得以前的老物件好,扎實好用又好看。別說,老屋里的貍花貓最愛這個,動不動就沿著干掉的高粱穗直往上爬,不想一下子弄倒了這掃帚,引來主人家一頓吆喝。

船里人聲鼎沸,十里八鄉的老人們聚在一起擺著鄉間的龍門陣,交談著近些天的見聞:昨兒,鴨子鴨蛋全都賣光,回去時又給家里帶了點城里的新式點心,小娃娃喜歡得很;四川那邊的侄兒子在手機的視頻里看見了他,說老頭家活得越來越精神了;“一哥”那邊,很多外來客點名要土灶邊煙火日日熏著的臘肉香腸,可惜家里已經沒了;重慶城里土貨店多得很,地里這些鮮菜都能賣出好價錢……

待到太陽登得高高,炙熱的氣息四下蔓延,縣城就要到了。

一條船連接的生活


大約十年前,鄉里到縣城的高速公路開通了,坐船的人一下子少了很多。從洋渡到忠縣的客輪,原本一天四五班,眼下都瀕臨停運了。江上客運生意遭遇公路交通的巨大沖擊,“一哥”和芳姐并非沒有動搖過。

然而,這條船不僅僅關系到他們兩家人的生計,更關聯著他們所熟悉的生活。

對于“一哥”來說,他已經是船家的第三代,祖父和父親都在江上開著載客的輪渡。他們所載的,正是現在這群大爺阿婆的青春時光和艱難中年。“一哥”長在船上,哪怕改革開放的春風帶給“70后”更多的選擇機遇,他終歸還是對江上生活充滿感懷。何況,祖父和父親在鄉里頗受敬重。

過去,在交通不便的鄉村,渡船很可能是連接兩岸的唯一方式。掌舵者熟悉當地的水文環境,掌握駕馭船只的技巧,能夠安全地將乘客和貨物運送到對岸。他們看似普通的工作,卻對村民的日常生活、貿易往來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許多掌舵者不僅技術過硬,還樂于助人,常常免費搭載貧困村民、幫助搬運貨物等,“義”字當先,自然成為鄉村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

就像外來客暗自揣測“一哥”這個名頭的由來。首先,本名秦大益的“益”,西南官話同“一”音,更重要的是鄉親們對這位一直堅守的掌舵者的認可。或許,如今“一哥”這個名稱,不僅僅指秦大益這個人,更是代指那條渡船——是的,沿江十里八鄉,誰都知道那條船,誰都可能坐過那條船,行路的村人了解,放牛的大姐知曉,等著摩托帶鮮菜上船的大哥更是熟識。

這個早上,外來客在江霧浮起時問“一哥”:“究竟何時才能開船呢?”“能見度達到1000米且兩岸互見,海事部門下達通知,才能開船。”“一哥”嚴肅地回答。

多年前的濃霧中,“一哥”的父親遭遇事故不幸身亡。18歲的“一哥”,剛從中專畢業。在學校里,他學的是計算機。那時的他,或許和眾多想方設法出去看看世界的農村少年一樣,學著當時最時髦的專業,謀劃著出走鄉村的機會。然而,父親的突然故去,斷掉了少年的某些念想。那時,他的弟弟才12歲。少年學習掌舵開船,并考取了“船長證”,之后繼承了父親的生活。時光流轉,年月已然成為最強效的黏合劑,把他的生活和這條船緊緊聯系在一起,甚至不可割舍。

“船娘”芳姐本名曹利芳,原本與“一哥”家相鄰,年歲相差也不算大。2013年,她與“一哥”一起籌資60萬元買下一條二手船——“渝忠客819”,在此之前,她和丈夫一直在廣東打工,同時也做點小生意。從繁華的沿海城市回到鄉下,只是為了照顧好尚年幼的兩個孩子。

“我不想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孩子能好好讀書,我覺得自己就賺到了。”從洋渡到忠縣,每天開船跑著來回,剩下的時間與孩子相伴,這是芳姐最熟悉的生活。

坐輪渡從洋渡出發到忠縣,票價12元。到了下一個碼頭,離縣城更近了,票價遞減,最后一個碼頭只收5元。乘客越來越少,最后剩下的常客,只是一群老人,數十年如一日,到縣城賣菜、賣瓜果、賣雞鴨、賣鄉間雜貨。


船票。李燕燕 攝

看著輪渡班次不斷減少,這群老人很憂心,且不說坐汽車成本增高了,背簍、大筐、扁擔甚至背架這些農家大件,中小型客車都不可能擱得下。再說,來回幾個鐘頭的船上時光,已是數十年累積的日常,晚年的快樂也在此,哪里能夠放得下呀!

那條船,一頭連接著“一哥”和芳姐,一頭連接著大爺阿婆。船家與乘客,鄉野與縣城,構成了一個散發人間煙火氣的閉環。

于是,“一哥”和芳姐堅持留住了這條船,哪怕賺不到什么錢。

2018年,原跑烏楊航線的船停運,烏楊渡口菜農無船可坐,兩家又共同從船長手里買下“渝忠客2180”(此前的“渝忠客819”不能在烏楊渡口接客),航程約30公里,沿途停靠9個渡點。對船長船娘來說,既然拿出血本買了“新船”,那么不管生意如何,也要堅持做下去。中途,絕不能因為有能掙到錢的活計,就把船擱到一邊。

“那船就跟農家的房子一樣。你看,房子久了不住,就慢慢壞掉了,上面長滿雜草。船也是呀!你把它扔到一邊,太陽一曬,露水一下,很快就銹掉啦!”芳姐說。

2020年春運結束之后,“渝忠客2180”成為了這條航線唯一的客輪。

在日復一日的船上煙火中,“一哥”的弟弟長成漢子,考到“水手證”,做了他的助手。2022年,一哥的兒子返鄉。據說,這個24歲的小伙即將拿到“船長證”,成為船家的第四代。芳姐一點點帶大了兩個孩子,小兒子考上了大學,生活如她當初所愿。

三年前,“一哥”的兒子通過短視頻平臺記錄客輪日常運營和菜農生活,竟意外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人們通過網絡,看見了這條船連接的生活,看見了這條船承載的溫暖與情義。“渝忠客2180”變得廣為人知,這條江上的“背簍專線”,漸漸成為外來客爭相打卡的網紅船。

有研究指出,網紅效應可能催生“鄉村旅游+農產品直銷”,吸引城市游客乘船體驗鄉村集市,或通過電商平臺擴大農產品銷路,形成可持續的產業循環。

滿載背簍的村民、甲板變成臨時集市、船員們幫老人挑菜背菜……視頻里,“渝忠客2180”無處不在的人間煙火吸引了社會資源向忠縣當地傾斜,甚至推動了城鄉旅游和特色農產品銷售。

至此,這條船又火熱連接起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

尾聲


我就是那群專門探訪“一哥”那條船的外來客之一。我曾經在找尋洋渡碼頭的過程中,為茂密草叢中是否潛伏著毒蛇而擔心。船行一路,無數細節如鼓點般不停敲擊我的心,時不時會有那么一下,久久回旋。

兩個鐘頭后,客輪停泊在西山碼頭,縣城到了。

走出船艙,再通過當地政府特意劃撥的一艘躉船,展現在眼前的是密密麻麻的階梯,彎彎拐拐上百級。沒有長期爬坡上坎經歷的普通人,中途就會腰腿乏力,停下大口喘粗氣。大爺阿婆肩挑背扛的農貨,都有數十斤重。他們拄著手杖,一步一步往上艱難挪著。突然,我看見了“一哥”和他的船員,以及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他們急急上前,拿下老人身上沉重的背簍,接過磨得發亮的扁擔,邁著沉穩的步伐往上走。

高高的梯坎盡頭是一條馬路,對面就是占地300平方米的西山渡口菜農臨時直銷區。之前的許多視頻,所展現的都是大爺阿婆在馬路邊就地賣菜的情形,生活氣息濃厚,但給市容管理造成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如今,縣城碼頭邊有了專門為他們設立的農貿市場,下船菜農擺攤也愈見規范。

被水靈靈的農家鮮菜吸引的外來客,和早已守候在路邊的城里人一道,緊跟著賣菜的大爺阿婆,在綠燈亮起時快速走過斑馬線,走進菜場。

我的同伴發出一個疑問:“背簍專線”渡的是一群70歲往上的賣菜老人,那么有一天這群老人不在了,這條船又要渡誰?

或許,這條船代表的是某種模式。就像同樣廣為人知的重慶輕軌“背簍專線”——這是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的一部分,從石船站到民安大道站的這段線路,主要服務于石船鎮的菜農們,他們每天清晨背著自家種植的蔬菜乘坐輕軌進城售賣。這些故事都說明,盡管航線盈利有限,但當地政府或運營方堅持保留這一便民服務,不僅有效維系城鄉經濟紐帶,更體現了公共運輸對鄉村振興的支持。

就像“一哥”的這條船,它的走紅絕非偶然。小小客輪,通過解決實際民生需求、降低交易成本、借助網絡放大價值,成為鄉村振興中“小而美”的典型案例。公共服務與民間智慧的結合,為類似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往后,著眼民生的創新模式,也一定能讓這條航線找到一直持續的關鍵理由。

作者:李燕燕(系重慶市作協副主席)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農民日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監制:高雅 編輯:孫嘉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軍事 | 卡德羅夫是溺水,不是水溺!

軍事 | 卡德羅夫是溺水,不是水溺!

新民周刊
2025-07-28 09:11:19
辣眼睛!小波特真會玩啊,與臺灣TS網紅共處一室,后者被撞斷牙齒

辣眼睛!小波特真會玩啊,與臺灣TS網紅共處一室,后者被撞斷牙齒

球童無忌
2025-07-28 01:09:55
嵩山少林景區再發公告

嵩山少林景區再發公告

新京報政事兒
2025-07-28 10:19:58
釋永信10年前通奸筆錄曝光

釋永信10年前通奸筆錄曝光

不正確
2025-07-27 23:18:42
樊振東戰勝松島輝空后,解說員獻上40秒經典解說:你是時代符號!

樊振東戰勝松島輝空后,解說員獻上40秒經典解說:你是時代符號!

十點街球體育
2025-07-28 00:05:03
你怎么意識到自己沒見過世面?網友:感應水龍頭,我好像都不會開

你怎么意識到自己沒見過世面?網友:感應水龍頭,我好像都不會開

帶你感受人間冷暖
2025-07-27 00:05:12
讓中國人聞風喪膽的柬埔寨,為什么是東南亞最可怕的國家?

讓中國人聞風喪膽的柬埔寨,為什么是東南亞最可怕的國家?

尋途
2025-07-27 20:06:26
網曝釋永信女人孩子照片,女人皮膚白皙身材完美,兩個孩子五六歲

網曝釋永信女人孩子照片,女人皮膚白皙身材完美,兩個孩子五六歲

文刀貳
2025-07-28 00:53:57
居然智家董事長被傳墜亡 5天前剛解除留置

居然智家董事長被傳墜亡 5天前剛解除留置

財聯社
2025-07-28 11:07:03
釋永信大破色戒

釋永信大破色戒

藍鉆故事
2025-07-28 00:01:38
釋永信究竟見了誰?最近一次公開露面,寺里會見一茶文化社會名流

釋永信究竟見了誰?最近一次公開露面,寺里會見一茶文化社會名流

火山詩話
2025-07-27 09:44:56
俄羅斯宣布:取消閱兵式!普京:感謝俄海軍!

俄羅斯宣布:取消閱兵式!普京:感謝俄海軍!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27 17:54:29
消息稱釋永信是周五深夜被“叫走”的 年初訪問回國即被限制出境被談話

消息稱釋永信是周五深夜被“叫走”的 年初訪問回國即被限制出境被談話

小星球探索
2025-07-28 11:19:33
贏了面子輸了里子,這一次,體面大方的張學友給汪蘇瀧上了一課!

贏了面子輸了里子,這一次,體面大方的張學友給汪蘇瀧上了一課!

古希臘掌管月桂的神
2025-07-27 12:01:43
張碧晨被汪蘇瀧打臉體面碎一地,原來早有“前科”,華晨宇被坑慘

張碧晨被汪蘇瀧打臉體面碎一地,原來早有“前科”,華晨宇被坑慘

興史興談
2025-07-26 15:31:30
知情人曝:釋永信睡百萬大床、一口茶上千元!這次他還能翻案嗎?

知情人曝:釋永信睡百萬大床、一口茶上千元!這次他還能翻案嗎?

社會醬
2025-07-27 20:59:16
醫學生飛機上救人被質疑沒有行醫資格:我知道邊界,量力而行

醫學生飛機上救人被質疑沒有行醫資格:我知道邊界,量力而行

新京報
2025-07-28 08:33:10
57歲居然之家董事長汪林朋跳樓自殺,身價125億,最后露面照曝光

57歲居然之家董事長汪林朋跳樓自殺,身價125億,最后露面照曝光

180視角
2025-07-28 08:34:56
最危急時刻,550米制高點失守:泰國裝甲大軍從五個方向越過邊境

最危急時刻,550米制高點失守:泰國裝甲大軍從五個方向越過邊境

南宮一二
2025-07-27 16:39:22
釋永信被查,評論區才華真是逆天

釋永信被查,評論區才華真是逆天

吐槽青年
2025-07-28 08:01:39
2025-07-28 12:39:00
農民日報 incentive-icons
農民日報
最新鮮、最全面的三農資訊
13882文章數 20570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57歲汪林朋墜亡:5天前剛解除留置 曾是商業部干部

頭條要聞

57歲汪林朋墜亡:5天前剛解除留置 曾是商業部干部

體育要聞

一段中國足球的“一人一城”故事,結束了

娛樂要聞

具俊曄守大S墓地,獻花時不忍落淚

財經要聞

洪灝:2025年下半年港股將再創新高

科技要聞

人工智能大會展區水泄不通 門票炒到2000多

汽車要聞

英偉達汽車業務遇冷:一場多方角力的變局

態度原創

房產
教育
本地
親子
手機

房產要聞

樓面價1.46萬/㎡!民企底價拿下白云低密宅地!

教育要聞

青少年模式正在被破解!10個主流平臺實測,發現不少漏洞

本地新聞

換個城市過夏天|風拂鹽湖,躲進格爾木的盛夏清涼

親子要聞

吾家有兒初長成!5歲男孩幾句話暖哭全網……

手機要聞

小米澎湃OS 3系統已就緒 小米11系列無緣更新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美县| 伊川县| 武陟县| 尉氏县| 香格里拉县| 剑川县| 揭阳市| 婺源县| 汉川市| 福清市| 沙雅县| 临澧县| 托克逊县| 德保县| 北票市| 科尔| 即墨市| 错那县| 达州市| 博客| 大城县| 海盐县| 桃源县| 唐河县| 防城港市| 临桂县| 伊宁市| 彝良县| 贡觉县| 宁南县| 云安县| 榆树市| 夏河县| 营山县| 怀宁县| 安达市| 兴化市| 韶关市| 宝清县| 宜章县| 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