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人生中一段充滿變化與挑戰的特殊旅程。身體的發育、心理的波動,讓青少年在成長路上不斷探索,也讓家長們時常感到“手忙腳亂”。本周六(7月26日)晚7點55分,《愈心育才》邀請到山東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主任楊楹和智慧家長王小群,一同深入聊聊青春期的心理變化,為家長和孩子提供實用指引。
青春期典型心理變化
這些信號你get到了嗎?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世界正發生著顯著變化,這些變化往往是沖突的導火索,也藏著成長的密碼。
1. 自我意識迅速發展
孩子們開始像探索新大陸一樣關注自己——在意形象,會花更多時間照鏡子、挑選穿搭;在意他人評價,走在路上會留意別人的目光;更會思考“我是誰”“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類深刻問題。
2. 情緒波動性顯著增強
情緒就像坐過山車,上一秒因小事興高采烈,下一秒可能因一句話陷入低落。王小群老師對此深有體會:孩子早上出門還開開心心,晚上回來就耷拉著臉,問多了還嫌煩,這讓她既苦惱又心疼。
3. 獨立意識覺醒與現實依賴的矛盾
孩子渴望擺脫父母的“保護傘”,追求自主和自由,想要自己做決定。但實際生活中,他們又缺乏足夠的能力和經驗,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會帶來不少心理困擾。
溝通技巧
從“無話可說”到“敞開心扉”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找對方法很重要。智慧家長王小群分享了自己的實用經驗:
1. 尊重與靠近:從共同話題入手
主動了解孩子的喜好,比如他喜歡的流行音樂、游戲,和他一起聊相關內容。有一次孩子興奮地分享游戲操作,她認真傾聽并適時提問,那次交流特別愉快,親子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2. 平等溝通:讓孩子有“話語權”
做決定時多詢問孩子的想法,比如周末出去玩,會問“你想去哪里玩呀?有什么好的建議嗎?”而不是直接安排。
3. 信任與支持:犯錯時不指責
當孩子遇到挫折,比如考試沒考好,不批評而是給予鼓勵:“一次沒考好沒關系,我們一起看看哪里出了問題,下次肯定能進步”。王小群老師這樣做后,孩子反而主動學習,成績慢慢提高了。
4. 非暴力溝通:減少沖突
不用指責的語氣說話,把“你怎么這么不懂事,又惹我生氣”換成“媽媽看到你這樣做,有點擔心,我們能不能一起想想更好的辦法”,孩子更容易接受。
青春期的心理變化是成長必經之路,很正常,不必害怕逃避。遇到困惑煩惱,要積極尋求幫助,可向父母、老師傾訴,學會與情緒和解,擁抱更好的自己。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和理解,青春期的孩子像正在破繭的蝴蝶,需要空間也需要支持。用愛和包容陪伴他們平穩度過這個階段,你們的關注和鼓勵,都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播出時間
7月26日19:55分
如遇《新聞聯播》延時,播出時間順延
收看方式
一、電視端
山東教育衛視。
二、網絡端
每周六19:55鎖定山東教育衛視
一起“愈心育才”!
本文編輯:小機靈兒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