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踩雷各種商業套路的清流君。
秋風起,蟹腳癢,近年蟹券和月餅券幾乎成為秋天的標配,很多人不一定會吃大閘蟹,但手里總有那么一兩張蟹券。但是,這些蟹券的套路比澄陽湖的湖水都要深,要么拖延發貨、要么直接賣完券就跑路,或者冒牌澄陽湖,連網紅主播 此前媒體報道,光是2018年,興化紅膏大閘蟹在興化市供銷合作總社投資成立的中國蟹庫網,銷售額達到28億元。2016年,泰州市農產品網上銷售實現交易額36億。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海鮮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數量也以15%左右的年增速,持續穩步上漲。我國現有超21萬余家海鮮相關企業。其中“蟹”企超2.8萬家,占整體海鮮相關企業的13.3%。 市場規模大,就意味著賺錢嗎?也未必。 市面上一家已經上市的大閘蟹公司是大湖股份(600257.SH),大湖股份有一家控股子公司就在陽澄湖邊上,賣的是土生土長的陽澄湖大閘蟹。這家控股子公司賺不賺錢呢?2020年,這家子公司賣大閘蟹只賣了3000多萬元,不賺錢還虧了將近800萬元。2018年,大湖股份一度虧到想轉型賣避孕套,但最終并購日本避孕套“岡本”經銷商失敗。 自產自銷都不賺錢,除了這家上市公司的管理能力問題,還可能因為養蟹是個高成本高風險的行業。大閘蟹的養殖從受精卵到成蟹需要整整兩年時間,生長過程需要清澈、溶氧充足的水體,還需要螺螄、小魚和高蛋白飼料進行投喂,吃得比增肌期的清流君都要營養豐富。 整個過程中,天氣變化、河水污染都可能導致螃蟹大規模死亡,令蟹農血本無歸。即使在圍網養殖的環境下,一萬尾蟹苗的成年存活率也不過50%。 2019年,有媒體采訪了部分蟹農。一些蟹農哭訴掙不到錢,養殖20畝水面的螃蟹刨去成本,一年能只賺個三四萬,最好的賺七八十萬。更有甚者養了10多年蟹,連年虧本,一家人連房都買不起。 蟹券背后的套路 養蟹的人都不賺錢,錢都讓誰賺了? 因為養蟹風險高,一種神奇的模式十分流行,那就是售賣蟹券,和我們上期分析的月餅券一樣,賣券幾乎不需要現貨,就能一本萬利,實現空手套白狼。與月餅券不同的是,現在的蟹券把兌換時間拉長到3年甚至長期有效,中間的騰挪空間更大,玩起套路來也是五花八門。 最賺錢的套路,當然就是不養蟹、只賣券。據媒體報道,現在很多大閘蟹商家賣了券之后,并不發貨,只讓蟹券空轉獲利。 商家印刷面值500元的蟹券,以400元價格賣給營銷人員,營銷人員以500元價格對外出售,但以250元的價格往回收,再以300元的價格賣給蟹券商家。一只螃蟹沒有,一張蟹券,蟹券商家穩賺100元,營銷人員也能賺50元。 如果客人不賣掉蟹券,堅持要兌換螃蟹,那就一個“拖字訣”。不少客人都表示,在兌換過程中被告知預約不成功或者已經沒貨,次年再去兌換,依然無法兌換成功。更有商家提出將蟹券兌換成床上用品、咸鴨蛋禮盒之類的貨物,總之就是“沒蟹”。 有一些商家首年不讓兌換,其實就是想打個時間差,利用貨幣的時間價值。有蟹券從業者曾透露行業內幕,蟹券商家第一年會設置重重障礙,不讓消費者提貨。如果一份蟹券500元,賣了1萬份那就是500萬元。這么大一筆沉淀資金,商家即使放在銀行理財,一年5個點的收益率,也能躺賺25萬的利息。如果拖著拖著消費者忘了兌換,那商家更是無成本凈賺蟹券的售價,而事實是,大部分蟹券都被用來送禮,的確有很多人會忘記兌換。 這些商家還能給蟹券消費者安排好后續兌換事宜,已經算是有良心的那一撥了。這么大的利潤面前,還有一些商家直接賣了蟹券就跑路的。有消費者就發現,要提貨的時候,已經查無此店。 不過,就算你趟過了前面這些雷,成功兌換到了大閘蟹,煩心事可能也不少。因為澄陽湖的水質好,養出來的大閘蟹肉質鮮美,澄陽湖大閘蟹一直是蟹界的頂級標簽,市面上的商家幾乎都標榜自己賣的是“澄陽湖的大閘蟹”。 據沙利文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市場上的陽澄湖大閘蟹占所有品牌大閘蟹銷售總額的40%。根據江蘇省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數據,2017年全年大閘蟹產量約為82萬噸,其中陽澄湖產區的產量已經穩定在每年1500噸左右。據此推算,市面上有超過99%的“陽澄湖大閘蟹”為假貨。 去年,李佳琦曾因給大閘蟹帶貨“翻車”。據媒體報道,2019年9月的一場直播中,李佳琦在介紹“陽澄狀元蟹”時,將不是產自陽澄湖的螃蟹介紹為“陽澄湖的大閘蟹”,并且宣傳該品牌為“23年老品牌”,事后卻被網友扒出,該品牌所屬公司是一家成立僅4年的公司。 而即使大閘蟹真的是從澄陽湖撈上來的,也可能只是“洗澡蟹”。商家在別處把大閘蟹養大,然后臨近收獲期把大閘蟹放進澄陽湖里養幾天“洗個澡”,再撈起來賣給消費者,就可以說自己賣的是“澄陽湖的大閘蟹”了。但我們剛才談到,大閘蟹的生長期足足兩年時間,這區區幾天洗澡期幾乎就是在造假。 大閘蟹市場真是亂象叢生,監管也很頭疼。一方面,大閘蟹面向的消費者很分散,又大多是收禮者,很少人死磕到底去維權;另一方面,大閘蟹作為一種水底養殖的動物,商家養了多少、死了多少、最終產量多少,都很難測算,監管很難根據這個產量去限制蟹券的發行,因此蟹券在市場上處于嚴重超發的狀態,給了很多不法商家可乘之機。 說到這里,可以延伸一個小的知識點。在股民中,流傳著“要想活得久,農林牧漁不要買”的炒股警示,因為農林牧漁類的公司容易造假,最典型的就是扇貝死了又活,活了還能跑掉的獐子島了。 這和大閘蟹難以監管是一個道理,作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這些生活在海底的存貨數量一直處于波動的狀態,難以測算。而且受天氣、水質、光照這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扇貝說死就死,說活就活,甚至長腿的還能自己到處跑,公司一句話說了算,很難去判定真假。 如果你是新入市的股民,對這種公司還是要小心為上。 我是清流君,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