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不僅損害貨物貿易,也波及占美國經濟70%以上的服務業。
根據經濟分析公司標準普爾全球(S&P Global),由于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4月美國服務業商業活動的增長速度已回落至近一年半以來最慢的水平。
“目前,服務出口正以2022年以來從未有過的速度下降,隨著信心下滑,國內需求也在減弱。”標普全球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稱,“無論是面向企業還是消費者的服務提供商,尤其是金融服務公司,都報告稱增長前景明顯疲軟。”
例如,作為美國最重要的出口產業之一,旅游業正經歷顯著下滑。美國旅游協會預計,如果目前減少的趨勢持續,2025年美國旅游業的潛在損失將達到210億美元。在物流方面,大量港口和公路運輸服務停滯。在金融與服務方面,許多企業開始削減會計服務。
全球經濟分析公司BCA研究策略師韋齊納-波爾耶(Felix-Antoine Vezina-Poiri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的服務業經濟活動已發出滯漲信號,“交貨放緩和成本攀升正擠壓企業利潤,同時推高美聯儲維持緊縮貨幣政策的風險。此外,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電影征收100%關稅,標志著貿易摩擦向服務業領域蔓延,此舉可能招致貿易伙伴的報復性措施,進一步加劇經濟不確定性。”
服務業增長疲軟
從金融到云計算,美國企業通過數字化方式向全球輸出高附加值服務,2024年實現近3000億美元的服務貿易順差,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出口國。
據標普全球,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限制了美國服務業需求增長,客戶在支出方面表現出一定的猶豫,4月來自國外的新業務出現了自2022年11月以來最大的下降。這對商業預期產生了負面影響,企業商業預期降至兩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也是自2020年疫情高峰期以來最弱的水平。
盡管需求疲軟,服務提供商仍在4月大幅提高銷售價格,導致產出價格通脹升至三個月高點。企業表示,關稅導致的供應鏈成本上漲是主要推手。
威廉姆森稱:“關稅導致進口價格上漲,也在推高服務業企業的成本,并通過價格上漲傳遞到消費者導向行業,如餐飲和酒店。服務業的最終結果是增長停滯和通貨膨脹上升的風險增加,或是滯漲。”
不確定的商業前景也打擊了招聘活動,就業人數增速遠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同時,輸入成本仍處于較高水平。企業普遍報告稱,關稅推高了供應商價格,而工資上漲進一步加劇了運營成本壓力。
旅游業慘淡
根據美國旅游協會數據,2024年,外國游客在美國的消費超過1800億美元,超過所有農產品出口的總和。但牛津經濟研究院數據顯示,3月入境美國的國際游客數量同比下降了12%,且這種疲軟態勢將持續整個夏季,美國夏季海外旅游的機票預訂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 10%。
市場研究公司Phocuswright研究高級分析師兼創始人西略(Lorraine Sileo)表示,當前美國旅游業的疲軟態勢“更多是美國的問題”,而非全球性衰退,其他地區的旅游業仍保持穩健增長。
美國NDR經濟分析公司首席全球投資策略師哈耶斯(TimHayes)表示,服務業出口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其中旅游業占比最高,2024年貢獻了0.7%的GDP份額。他分析稱,若3月份旅游業的下滑態勢持續全年(實際情況可能更為嚴峻),僅外國游客減少這一項就可能拖累美國GDP增長0.1個百分點。
從客源市場表現來看,美國最大客源國加拿大3月航空及陸路入境游客分別同比銳減14%和32%,夏季赴美預訂量更驟降超30%;美國旅游協會的數據顯示,西歐、亞洲和南美等高價值市場的游客量也均呈現兩位數下滑。
薪酬和福利提供商Gusto的經濟學家特拉薩斯(Aaron Terrazas)說,在全美范圍內,中小型企業的利潤已經因旅游放緩而 “急劇惡化”。該公司數據顯示,今年4月,盈利的旅游公司所占比例下降至32%,而去年同期表現為41%。盈利性住宿企業的比例則從44%下降到36%。
其他服務業也受到沖擊
洛杉磯港處理著美國40%的集裝箱進口貨物,被視為美國經濟的風向標。但洛杉磯港首席執行官塞羅卡(Eugene Seroka)稱,由于特朗普政府決定對進口商品征收最低10%的關稅以來,港口大約三分之一的運輸已經停滯。
國際碼頭與倉庫工會(ILWU)第13分會主席埃雷拉(Gary Herrera)表示,從倉庫工人、卡車司機到物流團隊,南加州每五個工作崗位中就有一個與港口有關。零售商倉儲中心以及貨運鐵路線也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進口量減少了,停靠我們碼頭的船只也少了”,該分會官員瑪勞魯(Vivian Malauulu)稱,以前每周上滿班的工人已經被削減到三班或四班,她和同事們現在不得不緊縮開支,取消了家庭出游和娛樂等非必要活動。
在金融與咨詢服務方面,美國會計師事務所和諧集團(Harmony Group)合伙人赫特里克(Matt Hetrick)稱,餐飲業客戶正面臨進口關稅帶來的嚴峻挑戰。“許多餐廳老板正被迫削減會計服務支出以應對成本壓力,”他表示,“部分客戶選擇降低服務套餐等級,通過縮減會計支出來抵消原材料成本上漲。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原本計劃擴張的客戶也開始暫停投資計劃。”
另外,根據普華永道的分析,關稅措施也會給保險業帶來損失。例如,如果從石油和天然氣到木材和礦產等原材料的成本上升,公共預算可能會越來越緊張,這會增加違約風險,并給專注于公共部門的保險公司帶來壓力。
作為美國經濟的核心支柱,服務業的脆弱性正被貿易伙伴視為平衡關稅戰的關鍵籌碼。根據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數據,美國針對其征收關稅的多數主要經濟體都對美國存在服務貿易逆差。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全球投資研究董事總經理塔代伊(Filippo Taddei)在一份關于歐洲潛在反制措施的研究報告中寫道,歐盟已掌握關鍵政策杠桿,能夠將貿易反制范圍延伸至美國服務業進口領域。
意大利經濟與財政部前首席經濟學家、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歐洲研究所實踐訪問教授科多尼奧(Lorenzo Codogno)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盟在制定反制措施時可能會采取精準打擊策略。他表示:“歐盟很可能會選擇關鍵領域進行針對性回應:一是政治敏感領域和相關產品,二是歐洲處于競爭劣勢的數字服務行業——特別是那些在歐納稅額與其營收規模嚴重不符的科技巨頭。可以預見,這些跨國科技企業將首當其沖受到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