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觀察者網 張菁娟
中方管制稀土出口雖精準反擊特朗普關稅,卻也著實令不少西方企業直呼疼。
據《日經亞洲》報道,中國歐盟商會28日警告稱,中方管制措施有可能使歐洲制造商在數日內面臨停產危機。不過,商務部最新政策宣講釋放出對歐芯片出口可能松動的信號。
中國歐盟商會彥辭(Jens Eskelund)在北京告訴會員和記者,歐洲現在面臨著一種情況,一些公司本周即將用完生產所需的材料。
“因此,這是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彥辭說,如果找不到解決方法,將導致“歐洲制造商付出巨大代價”。
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對華商品征收“對等關稅”。僅兩天后,中方出臺系列措施精準反擊,除加征關稅外,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去年12月,中國曾宣布嚴控對美出口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兩用物項。
中方強調,此次中國政府依法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
《金融時報》此前報道稱,中國的出口管控聚焦于中重稀土,這些稀土可制造耐高溫的高性能磁鐵,如鏑、鋱和釤,對軍用戰斗機、導彈和無人機,以及電動和混合動力車的轉子、電機和變速器至關重要。
雖然稀土金屬在地殼中較為常見,但以低成本且環保的方式提取難度較大,中國在重稀土加工方面幾乎處于壟斷地位。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23年,約90%的精煉稀土來自中國。
本月早些時候,中美雙方同意在90天內暫停關稅措施,將稅率下調115%,但中國仍嚴控稀土出口管制,啟動稀土出口許可證制度。許可證按照“一批一證”的規定授予,意味著每批出口稀土都需單獨的許可證,且出口商必須在申請中填寫最終用戶信息,以進一步封堵漏洞。
彥辭表示,目前在申請處理方面似乎存在“大量積壓”。
2024年5月11日,中國品牌博覽會上,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各類稀土材料、稀土金屬和稀土氧化物等
該商會秘書長鄧尼特(Adam Dunnett)說,相關問題在27日舉行的中歐半導體公司圓桌會議上已被提及。出席會議的中國商務部官員表示,他們正努力應對激增的審批需求。
鄧尼特稱,出口管制措施公布得很突然幾乎沒有過渡期,導致企業無暇規劃,也無法“規避當前歐洲生產中面臨的潛在危機”。
作為擁有1700余家會員公司的在華歐盟企業獨立官方代言機構,中國歐盟商會是歐洲商業組織的成員之一。成立25年來,中國歐盟商會分別在中國九個城市設立分會。
在中歐半導體上下游企業座談會召開后,商務部發布聲明稱,中歐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均占據重要地位,加強合作符合雙方利益。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將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企業提供公平、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支持中歐半導體企業充分發揮各自互補優勢,依法合規深化經貿合作,堅決反對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努力維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安全與穩定。
中國日報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商務部產業安全與進出口管制局在會上對稀土出口管制政策進行了宣講,以方便企業及其相關供應商了解如何申請出口許可。
知情人士表示,此舉意味著中國或將放松針對中歐半導體企業產業鏈的稀土出口管制,以更好維護全球產業鏈穩定。
今年正值中歐建交50周年,雙邊經貿高層互動密集展開。
在下月初于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部長級會議期間,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還將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專員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會面。而中歐領導人峰會將于7月在中國舉行。
來源|觀察者網
延伸閱讀
美國等急了:稀土出口還不松,那不給中國航空技術
兩周多前剛與中國在經貿領域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轉頭又變臉了。
美國《紐約時報》5月28日援引匿名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美國商務部已暫停了部分允許美國公司向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飛)出售產品和技術的許可證,以削弱中國公司開發C919客機的能力。
該報指出,特朗普政府的這一舉措是對中國限制關鍵礦產出口的回應。
作為對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反制,中國今年4月宣布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些關鍵礦產對全球汽車制造商、航空航天制造商、半導體公司和軍事設備制造商至關重要。中美5月在瑞士日內瓦就經貿問題達成協議后,外媒注意到,雖然中方同意暫停4月2日后采取的“非關稅反制措施”,但實際對關鍵礦產、稀土等戰略資源的控制仍在加強。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紐約時報》,最近幾天中國已恢復了部分稀土磁鐵的發貨,但數量有限。美國企業仍在擔心,他們能否繼續從中國購得這些關鍵資源。
美國商務部和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暫未就該報道做出回應。
圖為C919飛機
《紐約時報》稱,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對重要經濟部門施加影響力,以期在貿易沖突中占據上風的行為,正將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推向供應鏈戰爭。
目前,美國飛機制造商波音公司和歐洲飛機制造商空中客車公司主導著全球商用客機市場,這兩家公司生產了全球所有的寬體客機,并在過去五年中供應了全球九成以上的單通道飛機。
成立于2008年的中國商飛正在迅速追趕。其C919客機是中國國產大飛機,首架于2022年12月9日正式交付,2023年5月28日迎來商業首飛。之后,C919開啟常態化商業運營,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中國城市。
《紐約時報》認為,C919正在對波音737和空客A320系列飛機發起挑戰,但C919包括發動機在內的許多零部件,仍依賴從美國和歐洲進口,特朗普政府的最新限制可能會對其造成影響。
“中國商飛的命運可能取決于特朗普未來的關稅計劃,”美國《商業內幕》4月時分析指出,雖然C919依賴外國供應商,但由于現在兩大飛機制造商面臨著大量的訂單積壓,買不到飛機的航空公司可能會尋求購買中國飛機。
歐洲航空業巨頭瑞安航空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奧利里已表示對訂購C919持開放態度。他3月底稱,中國飛機如果足夠便宜,便宜10%到20%,“我們就會訂購”。
“我不在乎是誰制造的,無論是波音、空客還是中國商飛。只要價格合適,我們就會買。”奧利里說。
圖為中美國旗
英國巴克萊銀行的分析師此前也預測,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波音交付延遲等因素“很可能成為推動中國C919飛機走向國際舞臺的催化劑”。
據報道,哈薩克斯坦、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航空公司已在考慮購買C919。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商飛已向買家交付了16架C919,還收到了上千架飛機的訂單。商飛正加大力度擴大產能,計劃到2029年將C919的年產能提高到200架。同時,這家中國飛機制造商還在擴充其產品線,加緊研發C929、C939飛機等。
空客公司首席執行官紀堯姆·福里表示,中國商飛的崛起可能使該行業“從雙頭壟斷走向潛在的三頭壟斷”。
對于美國政府屢次要求本國和其他國家企業不要將產品出售給中國的行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多次表態,美方這種行為完全是為了維護自身的霸權利益,嚴重違反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破壞全球產供鏈的穩定,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損害的不僅是中國企業的利益,也將損害其他相關企業的利益。
發言人表示,“我們堅決反對這種做法,我們也希望有關國家政府和企業能夠與中方一道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供鏈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