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中國現在的實力,就算美國報復,英國也不能斷聯呀")
? 文 觀察者網 賴家琪
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技術實力的不斷崛起,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又稱“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7月8日刊文直言,英國現在的對華政策未能體現出中國如今在國際社會上的實力。
文章指出,英國在中美之間“走鋼絲”,不能忽視一個現實,即中國在全球供應鏈和高新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使得英國不可能與之斷聯。若一味迎合美國的對華戰略,英國未來在經濟、政治上都風險極大。
在文章作者威廉·馬修斯(William Matthews)看來,“英國不能以犧牲關鍵供應鏈和先進技術為代價,繼續依賴美國”,即使頂著美國報復的風險,也要保持與中國的經濟聯系。
今年1月,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里夫斯到訪中國
本月初,英國醞釀已久的“外國影響登記制度”(FIRS)正式生效。該制度由“政治影響層級”和“增強層級”兩部分組成,旨在加強對“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外國勢力”的活動進行監管,要求那些為外國政府工作的人申報其活動。為被劃入“政治影響層級”的外國政府工作的人必須在進行游說時表明身份,而被納入更為嚴格的后一層級的“外國勢力”進行任何活動都必須注冊。
引發關注的是,英國政府將俄羅斯、伊朗納入了“增強層級”,而沒有將中國算作其中。英國《金融時報》上周報道稱,這激怒了一些英國的對華鷹派議員,認為將中國排除在外是“一個巨大的錯誤”,而工黨政府則堅持表示,將中國納入其中會阻礙英國與中國的商業關系。
雙方爭執不休,馬修斯于是8日在查塔姆研究所發文提議,不如將中國和美國都納入FIRS最高層級“增強層級”中,“作為英國抵御大國影響力廣泛措施的一部分”以示公平。
查塔姆研究所建立于1920年,是世界最著名的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之一,因其坐落于倫敦查塔姆大廈內而得名。創立6年后,該研究所就獲得了皇家憲章。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組織,它既不從屬于政府部門,也不接受政府的撥款,主要從事能源、環境與資源治理、國際經濟、國際安全和地區研究與國際法四個領域的研究工作。
馬修斯在文章中寫道,將中美同時納入“增強層級”并不意味著將他們都視為威脅,而是英國在適應大國競爭的全球格局時獨立外交政策的體現。
中國和英國國旗 資料圖
“將美國納入可以抵消與中國對抗的風險,盡管中國仍可能會做出憤怒的回應,而且幾乎可以肯定會激起美國的憤怒回應,”馬修斯稱,“然而,從長遠來看,如果英國出于自身利益尋求維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那么現在發生這種情況會更好,而不是在未來......由于美中競爭的加劇,風險被放大,這將使(英國)與華盛頓在利益不一致的地方更難分道揚鑣?!?/p>
文章還指出,從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重返亞洲”的戰略中就可以看出,美國的全球戰略已從充當全球領導者轉變為更為狹隘的關注國家利益。特朗普第二屆政府上臺后,更是展現出明顯的“交易型”外交手段,用經濟脅迫、撤回防務支持等舉措繼續降低美國的全球參與度。當然,這一決定也是由美國經濟實力和維持全球軍事存在的能力不如前所推動的。
在這種情況下,馬修斯指出,英國面臨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困境是,其與美國的“特殊關系”似乎已大大減弱,未來其忠誠的對象究竟在哪里?他認為,解決這一困境并非一定要求英國拋棄美國而轉投中國,但英國應該認識到,其與美國的在華利益將日益分化。
“中國在某些技術領域正在迅速追趕美國,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已超越美國,”馬修斯勸誡道,“英國不能以犧牲經濟繁榮所必需的供應鏈和技術為代價,而完全依賴美國。這就要求英國保持與中國的經濟渠道暢通,即使冒著會激起美國脅迫的風險。”
文章稱,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稀土和關鍵礦產、電動汽車、新能源等領域的領導地位,沒有任何國家能在規模和價格上替代,英國與中國斷絕經濟聯系的代價將是“無法承受之痛”。就像當年英國“追隨”美國腳步禁華為、導致英國至今仍缺乏尖端5G網絡供應一樣,后果將是英國落后于其他發達經濟體。
對于馬修斯的提議,英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稱,“本屆政府正在采取一致、長期和戰略性的方法來管理英國與中國的關系,根植于英國和全球利益。我們將在可能的地方合作,在必要的地方競爭,在必須的地方挑戰”。
根據中國外交部此前的表態,中國在中英關系上的態度一直是“中方愿同英方一道,秉持伙伴定位,堅持開放合作,促進互利共贏,推動中英關系行穩致遠”。
圖為中國外交部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