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顏色純凈、晶體透徹明亮的名貴寶石一直都是珠寶藏家們追求的首選。
與之相反,包體較多的寶石通常不受寵愛。
不過,還真有例外!
比如,因含有特征“馬尾絲”包體而珍貴的翠榴石、因含有昆蟲包裹體而珍貴的蟲珀…...
例外通常都是稀少的,今天要聊的這種寶石,它就是綠色寶石之王祖母綠中的“大熊貓”,生來就通體自帶神秘圖案——它就是達碧茲祖母綠。
↑↑↑圖源:PIN
神奇的發現
據載,19世紀就有關于達碧茲祖母綠的文字記錄。
意大利上校、地理學家、制圖師和工程師阿古斯丁·科達齊在繪制哥倫比亞地圖期間,考察研究了木佐的祖母綠礦山。在那時,他報告了達碧茲祖母綠的存在。
法國地質學家埃米爾·貝特朗則在1879年分析并闡述了產自木佐(Muzo)的達碧茲祖母綠。
因為花紋獨特,當地人相信達碧茲祖母綠是神給予的恩賜,而且每一條放射狀的花紋線都代表著不同的祝福。
↑↑↑達碧茲祖母綠原石 | 圖源:PIN
名字的故事
達碧茲祖母綠,英文名稱是Trapiche Emerald。
↑↑↑達碧茲祖母綠戒指 | 圖源:PIN
Trapiche源自西班牙語: tra·pi·che (de azúcar),本意是榨甘蔗的磨輪,而我們現在叫的“達碧茲”就是“Trapiche ”的音譯。
↑↑↑舊時候西班牙榨甘蔗的磨輪
這個詞聽起來不太常見,念快了常被人聽成“大鼻子”,所以也有人戲稱是“大鼻子”祖母綠。
達碧茲祖母綠石體的橫切面,有六條放射狀的結構向外發散(通常是黑色或綠色),中間有六角形透明或呈黑色的芯,把它切片再磨圓之后確實挺像個小小的輪子。
↑↑↑by Gimel
雖然也是六射放射狀結構,但這和寶石的六射星光完全沒有任何關系。
前者是是寶石特殊的生長現象,后者是寶石的特殊光學效應,雖然看起來都有六條線,但概念是截然不同的。
祖母綠如何長成“達碧茲”
有許多人問:好好的祖母綠是怎么長成達碧茲的?
其實這是因為祖母綠在晶體生長期間,其晶體把雜質都壓縮在六方晶生長面之間,才會有我們現在看到的“神秘”的達碧茲圖案。
不同產地,不同版本的達碧茲祖母綠
達碧茲祖母綠產出量稀少,主要產于哥倫比亞木佐地區和契沃爾地區,其中木佐是主要產地,且多產出的是晶型完整品質高的達碧茲祖母綠。在巴西和其它產地也有產出。
不同產區的達碧茲祖母綠生長規律也不同。
圖源:《系統寶石學》
通常來說,木佐產出的達碧茲在綠色的祖母綠中間有暗色核和放射狀的臂。
暗色核和放射臂通常是由碳質包體和鈉長石組成(偶見方解石,黃鐵礦罕見)。
↑↑↑圖源:《系統寶石學》
契沃爾產出的達碧茲祖母綠,通常中心為綠色六邊形的核,由核的六邊形棱柱向外伸出六條綠臂。而而在臂之間的V形區中通常是鈉長石和祖母綠的混合物,鈉長石被包裹在祖母綠的晶體中。
↑↑↑圖源:《系統寶石學》
達碧茲現象
珠寶小白聽到達碧茲可能會一頭霧水,珠寶業余愛好者可能聽到達碧茲就以為是達碧茲祖母綠。
↑↑↑達碧茲祖母綠耳飾 | 圖源PIN
但這還只是一知半解。
事實上,達碧茲(Trapiche)不是特指某一種寶石,而是指一種寶石特殊的生長現象。就像“星光效應”之于寶石一樣。
并不僅祖母綠有達碧茲效應,三方晶系或者六方晶系的寶石都有可能有達碧茲效應。只不過達碧茲祖母綠更加名聲在外而已。
↑↑↑達碧茲祖母綠項鏈 | 圖源:PIN
小課堂:
三方晶系常見寶石:剛玉、碧璽、石英、方解石等。
六方晶系常見寶石:綠柱石類、磷灰石等。
↑↑↑達碧茲祖母綠首飾 | 圖源:PIN
早在上世紀末,東南亞地區“達碧茲”紅寶石的發現,揭開碧茲寶石的新篇章,更賦予了“達碧茲”結構更加清晰廣泛的礦物學、結晶學意義。
↑↑↑具有達碧茲現象的紅寶石, 圖源:PIN
除了達碧茲祖母綠之外,人們還發現了達碧茲紅寶石、達碧茲藍寶石、達碧茲水晶、達碧茲云母等等。
↑↑↑具有達碧茲現象的藍寶石,圖源:PIN
這些與眾不同的達碧茲寶石,也成了珠寶玩家藏品中亮眼的一道風景。
↑↑↑達碧茲水晶,圖源:PIN
J先生說:
達碧茲祖母綠因其神秘的六射圖案,一度被譽為寶石里的“天使之眸”。
也許有人覺得它不如純凈的祖母綠美麗,但在珠寶玩家眼里,這樣的寶石是大自然萬中挑一的神奇,難得一見的藏品。
不止步于欣賞,而是不斷學習、收藏,這大概就是珠寶玩家的樂趣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