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編碼是物品的“身份證”,解決物品識別的最好方法就是首先給全球每一個物品都提供唯一的編碼。現在物品編碼體系主要有條碼編碼體系和EPC編碼體系。其中,條碼屬于早期建立的物品編碼體系,EPC是基于物聯網的物品編碼體系。現在通過EPC的發展史,來說明經濟全球化,離不開(EPC)電子產品編碼的原因。
1.美國統一編碼委員會(UCC)
UPC是一種最早大規模使用的條碼,條碼給商業帶來了便捷和效益,目前條碼仍然應用在全球經濟的各個領域。
2.歐洲物品編碼協會(EAN)
歐洲物品編碼協會(EAN)開發出與UPC條碼完全兼容的EAN條碼。EAN條碼作為一種消費單元代碼,在全球范圍內被用于唯一的標識一種商品。EAN會員遍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于1991年加入EAN組織。
3.EAN·UCC系統
從20世紀90年代起,為了使北美的標識系統盡快納入EAN系統,EAN加強了與UCC的合作。決定共同開發、管理EAN·UCC系統。2002年11月26日,UCC和加拿大電子商務委員會(Electronic Commerce Council of Canada,ECCC)正式加入EAN,使EAN·UCC系統成為全球統一的編碼系統。
4.全球電子產品編碼中心(EPC global)
EPC global由EAN和UCC兩大標準化組織聯合成立。EPC global的主要職責是在全球范圍內建立和維護EPC網絡,保證采用全球統一的標準完成物品的自動實時識別,以此來提高國際貿易單元信息的透明度與可視性,提高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EPC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需要對全球每個物品進行編碼和管理,條碼的編碼容量滿足不了這樣的要求,電子產品編碼(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就產生了。
EPC統一了全球物品的編碼方法,其容量可以為全球每一個物品進行編碼。EPC主要在射頻識別(RFID)中使用。其容量非常大,使得全球每件物品都可以通過EPC進行編碼。EPC將取代條碼,不僅對未來零售業產生深遠影響,而且將可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物品跟蹤與信息共享,目前還未實現,主要是電子標簽成本高于條碼,但眾多知名國際品牌都已使用EPC,如迪卡儂、優衣庫、HM、沃爾瑪。
5.國際物品編碼協會(GS1)
GS1統一全球物品的編碼標準已經成為共同目標。GS1不僅包括條碼的編碼體系,而且包括EPC的編碼體系。GS1擁有一套全球跨行業的產品、運輸單元、資產、位置和服務的標識標準體系和信息交換標準體系,在全世界范圍內物品都能夠在GS1的框架下被掃描和識讀。
健永科技,致力于RFID技術研發與應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