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可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使人口增長率下降了”,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對袁隆平的評價,他為什么說袁隆平的糧食增產貢獻會導致人口增長率的下降呢?
美國普渡大學名譽教授唐·帕爾伯格是著名農業經濟學家,曾擔任四屆美國農業部長助理和三任美國總統農業顧問,這段對袁隆平的評價被他寫在1988年出版的《Toward a Well-Fed World(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中。
他在書里說袁隆平的糧食增產貢獻“降低了人口增長率”,“用農業科學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
袁隆平曾在1990年為該書的中譯本作序,當時他從事農業科學研究的時間已有近40年,他的雜交水稻研究成就甚至在國際上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在當時被稱作是又一次“綠色革命”。
在為中譯本所作的序中,袁隆平寫了這樣一段話:“我們可以借鑒此書,回顧一下世界各國在發展糧食生產,在跟饑餓斗爭中所走過的漫長坎坷的歷程,可以從正、反兩面都得到啟發,從而使我們在提高我國糧食產量,發展糧食生產的進程中步子邁得更穩健,少犯錯誤,不致重蹈過去的覆轍。”
顯然,袁隆平對這本書的關注點并沒有停留在水稻增產與人口增長率的問題上,而是以一種對待國際農業戰線老前輩的應有態度,從中去思考書中所展現的人類面臨全球性饑餓的種種問題,去思考如何與饑餓作斗爭和讓人類盡快走向豐衣足食,并在隨后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到開啟“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中。
作為雜交水稻研究的總設計師,他的雜交水稻自1976年至2012年在全國的累計種植面積,據統計達到了約68億畝之多,累積增產糧食達到6000多億公斤。
時至今日,年逾90歲高齡的袁隆平仍然親身忙碌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進行著緊張的科研攻關工作,希望別再有人再搞無關的事情去打擾這位老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