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分配方式談吃苦、不論機會多寡談努力,都是耍流氓。千年以來,我們信奉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就混帳的可以,專門用來忽悠“奴子”的——你們安心吃苦吧,會有回報的;倘若日子過不好,必然不夠吃苦。
“奴子”看不見,原來上等人是靠生出來的,不是吃苦吃出來的。他們間或擺出一副含辛茹苦、篳路藍縷的“創業歷程”來,忽悠奴子們去吃苦,但絲毫不提自己原來有個金爸爸,或是厲害的岳丈。
所以,奴子們心甘情愿地吃苦,何況,他們還有做“人上人”的幻想在那里。在傳統文化中,我們到底有多熱衷做“人上人”呢?有多熱衷,就有多卑賤;有多卑賤,就有多幻想;有多幻想,就有多好騙。
比如慈禧老太太。英國人送了她一輛小轎車,老人家自然很喜歡,但英國人向她介紹了轎車的用法后,老太太就不高興了:她若是坐在前排,就要和司機這種“奴子”平起平坐;倘若坐在后排,就要“居于人后”;倘若自己開車,就等于做起“賤役”來,和“奴子”沒差別。
因此,她還是喜歡坐轎子:她在上面,是人上人;轎夫在下面,是人下人——高低貴賤,分得明明白白,不然就是“亂了體統”。至于她的轎夫們,這些“奴子”,再吃苦抬轎子,也做不了人上人的。
慈禧們想要要做穩了人上人,需要兩條:第一,奴子們要聽話,要本分;第二,“奴子們”要勤勞地產出經濟來。因此,一方面要許愿,一方面要愚弄。許愿么,在我們這兒,是“吃苦、奮斗、愛拼才會贏”;在老外那兒,則是“今生痛苦,只要忍受,死后就能上天堂。”
至于愚弄,則沒有人比他們更精于此道了。倘若有人要你奮斗了、奉獻了、團結了、熱愛了、犧牲了,則這人多半不懷好意——他是讓別人做,自己是絕不肯去做的。說話的方法也很多,站在臺上,貼在墻上,印在報紙上,一會兒呼吁,一會兒提倡,一會兒鼓勵,林林總總。
當然,肯吃苦并非一點好處都沒有。比如你干1個小時,得到5塊錢,那再加班1小時,就能再得5塊錢。于是,就有愚蠢的“奴子”說了:你看,吃苦總是有好處的,這不多掙錢了么?呵呵,做穩了“奴子”的人,只想著再多干1個鐘頭,從來不會想,他的1個鐘頭原來可以掙20塊錢的。
若有別的“奴子”質疑,甚至抗爭了,要更合理的分配方式、要更多的發展機會,則不需要“人上人”出手,周圍的其他“奴子們”就自行圍攻之,罪名就是:不老實、想入非非,還要說一句:“你自己作死,別拖累我們?!?/strong>
自然,也有個別的真“奴子”吃了苦,終于做上了“人上人”,這些例子自然被大講特講,還要寫成書、立牌坊。但是,這其實更加說明了吃苦做不了人上人:倘若這不是個例,何必大肆宣揚;倘若這是常態,自然見怪不怪,則不用刻意說明了。
不過,這些有幸終于做了“人上人”的“奴子”們,其實也算不得“人上人”。他們永遠被真正的老牌“人上人”看不起,被稱為“新貴”。他們成功一時,難以成功一世——他們僥幸在上次洗牌中獲勝,養得肥了,卻很可能在下次洗牌中,被真的“人上人”全部奪走。
何況,吃苦的過程,就是個性被壓抑、內心被扭曲、精神被分裂、心態被摧殘的過程,成功以后,往往就會暴露出格外的冷酷、兇惡、自私、貪婪,壓迫起別的“奴子”來更是手段毒辣,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朱元璋本人。
只要能拋出一塊肉骨頭,狗主人就能穩坐了高臺,任狗們去搶、去爭、去“吃苦”。勝了的狗子得了溫飽,感恩戴德;敗犬們則垂頭喪氣,認為自己“不夠努力”。但它們都不會去想,如果它們沒有這個主人,它們個個都是能吃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